要是真有這本事,現在也就不至於在施捨偷襲。
這不是真把皇帝當二哈了!
其實,王允心中肯定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依舊堅持上奏!
而且,張讓脫罪後,對王允心懷忿恨,一心想伺機打擊報復王允,不多久就張讓終於找到一個藉口,將王允逮捕下獄。
不過,偏偏有人能保王允出來。
那個人就是楊賜。
就地緣來看,弘農楊氏和太原王氏相距不遠,且都多少有些遠離關東計程車族中心群體,但偏偏又各自聲名遠播。
如此,王允告張讓,背後的指使之人乃是何人,幾可不言而喻。
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聯名向皇帝上書,替王允求情,希望劉宏能夠赦免王允。
看起來,這個太原王氏中人當年在楊賜的心中,地位真的是非常不一般。
而且,王允當初的冒險也確實有了收獲。
雖然透過狀告張讓這件事,皇帝劉宏對王允的印象極度不好,張讓同時也與王允結下了死仇。
但是從那一刻開始,王允就成了天下士族眼中的精英級別人物,同時也是英雄人物。
他的宣告和威望不再僅僅只限於幷州一州之地,中原與關中計程車族對他王允的評價驟然水漲船高。
而在楊賜死後的今天,王允在朝堂上依舊是與楊彪共同組成同盟,一起率領關西士子們的陣營。
太原王氏和弘農王楊氏,早就已經屬於某種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了。
聽王允說要廢除皇帝,再立新君,包括楊彪在內,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
黃琬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他。
子師,你不該會是在玩笑吧?
王允很是淡定的言道,這等大事,我豈敢與諸公玩笑?
黃琬輕輕的嚥了一口吐沫,上下打量起王允來。
這幷州出身的老傢伙,膽子是真大呀,什麼事都敢想,什麼事兒都敢。
難怪當初楊賜讓王允狀告張讓,王允可以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在王允這樣的人看來,只要利益足夠大,就算是冒險掉腦袋,那也是值得的。
腦袋掉了他也不害怕。
楊彪頗有些緊張的看著王允:“子師,這話可不是能胡亂說啊,廢立是何等的大事,一旦做不好,便是滅族之舉呀,恐我等為萬世唾罵。”
王允說道:“楊兄,我也知道此事甚是兇險,但如今天子連都城都放棄了,依舊不肯與我等合作……他與董卓打成一片,將帝都遷往長安,董卓屠殺張公,天子居然預設……哦,不,應該說是天子居然支援!?”
“這樣的昏君,我等忠臣志士還扶他幹什麼?難道要坐視他聯合那西涼賊將大漢的江山荼毒成一片焦土不成?你們能忍,我卻忍不得了!”
楊彪聞言沉默了。
不止是楊彪,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在士族最根本的利益上來說,天子確實是太不守規矩了。
他和董卓把屬於原本已經約定俗成的利益一塊一塊從世家望族的身上切下來,毫無顧忌的給各家族放血。
若是再任憑他們胡亂弄下去,大漢朝的江山完不完蛋?
或者說,江山完不完不好說,但類似楊家這樣的三世三公之門,或許就真的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