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袁紹特意扶持曹操,而是最近一段時間,豫州黃巾再度蜂擁而起,席捲汝南境內,曹操先前曾經掃滅了一批黑山軍,在治賊方面頗有些經驗,於是袁紹便利用攜大勝而歸的曹操,剿滅豫州境內的黃巾賊。
曹操這一次藉著討伐豫州境內的黃巾賊,與汝南境內的一批士族群體交好,同時還並利用收服的黑山黃巾和汝南黃巾,開始在淮南與豫州西境進行屯田。
曹操此舉也是受到了劉儉的啟發,決定效仿他用屯田的方式,來解決南方的糧食問題。
劉儉的屯田制分為軍屯、民屯和商屯三種。
在劉儉施行屯田之前,漢朝境內的所有屯田舉措,都只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為一種正式的經濟和社會制度。
但是如今的劉儉開創了先河,他將屯田當做一種社會與經濟制度來進行操作。
毫無疑問,劉儉的措施是成功的。
而一直對劉儉極為關注的曹操對劉儉這種亦戰亦耕、兵農合一的做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曹操在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後,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
而潁川人棗祗則是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淮汝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仿效劉儉在河北的做法,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他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官署所有,將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製成組。
由官署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官署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制由此開始在南方得到廣泛的推行。
曹操不斷整合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
屯田制逐步確立後,成為了大漢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
可以說,曹操效仿劉儉的做法,為大漢又儲存了一部分元氣。
但是,曹操的做法與劉儉相比,卻存在著一定的時代侷限性。
劉儉是後來人,他知道屯田到了後期會產生的巨大弊端,以及對普通百姓的傷害,所以他有後手來遏制這種情況。
但曹操沒有,相比於劉儉的愛民如子,曹操的屯田是充滿了剝削性質的。
在曹操治下的屯田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則更加艱苦。
更重要的是,曹操對開墾的耕田未設立明確制度進行歸屬控制,同時因為袁紹的關係,使得曹操不得不對轄境內的門閥豪強暫時放縱,故而日後,大量屯田土地一定會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佔,大量屯田客也一定會如原先一樣,不斷的去依附於眾多門閥豪族。
這樣的行徑與先前的大漢朝,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即使如此,在大漢各州各郡,曹操也是可以說是繼劉儉之外的第二先驅開拓者了,他的行為目前來看,也確實是有利於國家的。
……
各地的科舉制度推行的不甚順利,這讓董卓感覺非常的沒有面子。
特別是他自己所掌管的轄境,甚至沒有河北劉德然那邊推行新政要來的穩健快速,這豈不是證明自己的能力遠遠遜色於劉德然?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劉德然的行動,成為了天下諸侯們的標杆。
曹操效仿劉德然也就算了,如今卻連董卓也暗中跟他相比。
劉德然,他已經成為了天下諸侯們心中的夢魘了。
幹啥都得看劉德然。
……
這一日散朝之後,王允找了個藉口,請呂布幫忙派人幫他往太原老家運送些東西。
身為朝中太僕,王允開口了呂布自然不會不幫忙。
王允對呂布非常的感激,於是宴請呂布回他的宅邸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