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荀彧背後有河北商貿協會的支援,而無終礦業的先期回報,也逐漸進入了到了地方牧署的口袋中。
整個幽州,不,應該說是以劉儉為首的河北牧署政府的財政預算,大幅度的增加了!
手中有了錢,做起事來自然是財大氣粗。
戰爭的根本,說到底打的還是資源,還是錢!
錢砸到位了,親兄弟也翻臉。
對於烏桓人這種沒有什麼信仰的部落氏群體來說,背叛的不徹底,一般都是籌碼給的不夠。
丘力居在前線與漢軍交手,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遼西烏桓的老巢被蘇僕延和難樓抄了後路,王庭大本營直接被兩郡烏桓給攻破了。
丘力居的親信大多被殺,兵馬四散,只剩下他的兒子樓班,在他的從子蹋頓的保護下,率眾出逃遼西。
訊息很快傳到了前線,丘力居在知道這個訊息之後,一口老血沒憋住,直接當眾噴湧而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丘力居病倒的訊息一經傳出,漢軍立刻行動,不給他絲毫的喘息時間。
已經在幽州整集兵力的關羽,張飛,公孫瓚等人,分兵三路,直取丘力居的中軍大營!
這幾個月的時間,關羽和張飛在幽州組織了不少的精騎,雖然在戰法上還有待完善,然因幽州獨特的地利環境與當地騎士的天生素養,這支騎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他們獨有的戰術,皆可以上陣殺敵。
自孝武皇帝時起,兩漢的騎兵戰術研發速度就突飛猛進,特別是幽州和涼州、幷州等邊郡,隨著作騎兵作戰經驗的積累,大漢朝騎兵的各種戰術也逐漸發展並得到衍伸,同時適合各種戰術的馬具也出現了,包括馬鐙和馬鞍。
當然,這個時代的馬鐙和馬鞍還不是後來那種最為完善的雙邊馬鐙以及高橋馬鞍,高橋馬鞍與雙邊馬鐙的完美結合,在東晉出土過帶雙邊馬鐙的陶馬,而雙邊馬鐙實物,出土於十六國時期。
東漢末的馬鞍和馬鐙針對當下的戰術,也是有著一定的較高水準的形態,但並未達到鼎盛,一則是因為技術發展,二則也是馬鐙與馬鞍所需的材料在這個時代,也都是珍貴的資源,特別是馬掌需要大批的鐵來打造。
但是在大漢朝,鐵是何等珍貴的資源?
平日裡製造刀具兵刃的鐵器,還有將士們所用的鎧甲,這都是巨大的鐵器支出。
人所用之鐵尚未完全,何況馬乎?
武器裝備的大批次出現,必然是有著其時代背景的,不單單是技術,且與資源和生產力息息相關。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對於劉儉所統領的河北勢力而言,這方面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唐山的礦產除了石墨之外,還蘊藏著豐富的各種金屬,其中也包含銅鐵之物,而唐山金屬礦的蘊藏量,對於這個時代的神州子民而已,是相當夠用的。
而且,唐山礦產只是劉儉在河北單一發掘的一處礦產,日後,隨著劉儉地盤的擴大,中國境內的豐富礦產,也自當被劉儉逐一開發。
屆時,大漢王朝將會藉由提前開發自然資源,屹立於世界之巔。
其實,劉儉現在也完全可以將雙邊馬鐙以及馬蹄鐵這種在十六國才普及於軍中的東西提前搞出來,用以增強己方的勢力。
但後來想想,還是暫時放下。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董卓還掌控著朝廷,同時涼州和關中之地乃是他的大後方。
南方的軍閥牧守在騎兵方面跟劉儉沒法比,但董卓的騎兵資源現在還在劉儉之上。
雙邊馬鐙和馬蹄鐵的問世,一定可以增強河北騎兵的戰鬥力,但劉儉覺得,怕是過不了多久,這些並不複雜的技術,也會被漢室朝廷和西涼軍所採納。
一旦西涼軍和幷州騎兵配備上了這個東西……
所以,眼下還不是時機,等以後再說吧。
關羽,張飛,公孫瓚等人殺奔丘力居的大營,乘著丘力居後方出現變亂,一舉攻破其眾,遼西烏桓的兵卒因為他們大人病重,而士氣全無,軍無戰心,再加上惦念後方的老巢,很快就被關羽和張飛打的潰不成軍。
而丘力居也在戰亂之中,氣急攻心而導致吐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