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一點說就是因為戰亂而導致荒蕪的土地,經過重新洗牌之後,全部由政府進行掌管,政府成了最大的地主,用手中的土地租賃權來使社會重新安定。
當然,歷史已經證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的田地依舊會被那些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用手段兼吞為私田,這種租庸調田的方式,只能夠維持一時的穩定,但絕對不會長久。
不過對於劉儉來說,短時間內這個方法是夠用的,至少在亂世結束前的這十幾年間,這個方法是絕對可以維持穩定並使農業生產力恢復的。
而也正是他首先推行了這種方法,使得大量的流民湧往了河北。
劉儉的名字在底層人群之中也被廣為流傳。
而盧植在冀州北面也尊奉劉儉的命令,按照他教給的方法進行屯田。
別說是青州黃巾,就是黑山軍那邊,也開始逐漸形成了人員流動的逆差。
過去的幾年裡,一直都是在外面吃不上飯的流民和氓首,為了尋求生機而遁入太行山中,但是現在,隨著整個劉儉大興屯田,生產力的恢復和最底層百姓在耕種之後會得到糧食收成,遁入黑山的人越來越少,相反的,從太行山脈走出來的人則越來越多。
青州黃巾和太行山的賊寇是一個性質的,無論他們做什麼,都必然以生存為主要目地。
劉儉只要能提供給他們能夠生存的安穩環境,就不怕青州黃巾這些人不歸順。
“主公,張司馬帶著一位自稱為顏良的人,前來求見。”
趙雲跟劉儉說這話的時候,劉儉正在城牆上,看著手下的軍士們將投降的青州黃巾押解進城,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他只是輕輕的“嗯”了一聲。
但很快……
“嗯?”
劉儉緩緩的轉過身,詫異的看著趙雲道:“你剛剛說,是誰?”
“回稟使君,是張司馬,張郃。”
“不是,不是。”
劉儉擺了擺手,道:“我問他領著誰來了?”
“回稟使君,張司馬引著一名叫顏良的人來見使君,聽張司馬說,這顏良斬殺了黃巾軍的兩名渠帥,帶著兩賊的人頭特來投奔使君。”
劉儉愣了好一會,急忙道:“快請!”
“唯!”
趙雲下去之後,劉儉站在原地,開始掰著手指頭細數。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在歷史上被人稱之為河北四庭柱。
但如今,自己麾下的猛將攏一攏,四庭柱肯定是打不住了。
劉備,關羽,張飛,黃忠,趙雲,徐榮,高順,張郃,高覽,程普,韓當……
如今再加上這麼一個顏良。
十一個可以稱之為猛將的人物了!
以後是叫十一柱石?還是十一虎臣呢?
真難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