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方面根本就對劉儉按兵不動的行為視若無睹。
而青州郡望所掌管的人丁,要麼被黃巾軍吸走,要麼就被他們打殘。
就算是現在,他們還依舊有力量與黃巾硬抗,但打到最後,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的各地青州望族,就基本被黃巾軍消耗掉了大半實力。
最終,在無奈之下。
以青州田氏,孫氏,鍾氏,馮氏四大郡望為首,十七家大族再次來向劉儉示好,請求他出兵相助。
劉儉這個人行事非常的專一。
他上次對青州望族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錢、要糧、要兵器。
故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條件絲毫沒變,但是這一次青州四大望不討價還價了。
他們現在也失去了跟劉儉討價還價的能力。
所有的要求,全部答應劉儉。
但眼下,青州諸望族藏匿財貨的地址都在青州腹地。
所以必須得等劉儉開啟通往青州腹地的大門之後,望族的物資才能陸續抵達他的軍中。
這其實也是望族為劉儉設下的一個考驗。
不是劉儉連通往青州的大門都打不開,還何談什麼保護他們?
還何談什麼擊敗黃巾軍?
他們的物資也自然不可能交給這樣的人。
但劉儉既然得到了他們的承諾,自然就要開始行動了。
於是乎,劉儉就開始施展他的計劃。
為了對付黃巾軍,劉儉已經經過多日籌謀,並和手下的一眾將領進行了推演。
隨軍的審配提醒劉儉,黃巾雖然是烏合之眾,但人數畢竟太多。
巨力勝巧,雖然劉儉的兵馬都是精銳,但一不小心若是被黃巾軍分散了精力,那還是會遭受到重大打擊的。
對於審配的說法,劉儉表示贊同。
畢竟歷史上的鮑信,劉岱等諸多地方牧守,在討伐黑山以及青州黃巾時,都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所以,審配為劉儉制定了幾個方略。
首先就是屯紮在歷城,向黃巾軍表示出自己躊躇不前的狀態,用此舉來迷惑黃巾軍。
讓對方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實力,並不可怕。
然後再散播謠言,就說劉儉在歷城中囤有大量的財貨和糧草,然後以一種散漫的狀態示以黃巾,這樣就會吸引一部分黃巾軍中沒有太高軍事水平和文化的渠帥領兵來攻。
這樣的方法對付出身較高或是有很多臨陣經驗的戰將校尉肯定是不行的。
但黃巾軍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渠帥都是底層出身,文化水平相當的低,見識也短淺,性格也相對暴躁,且還著急立功。
劉儉相信想要吸引一部分這樣的人來,然後採取守城戰,將對方擊破,絕對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兩軍交戰,首戰非常的重要。
首戰若勝,則士氣高昂,三軍將士信心十足。
相對的,首戰若敗,則三軍將士對於此戰也會多表示懷疑態度,並對己方的戰力不會有自信的。
在敵方人數眾多的情況下,利用城池來進行堅守,自然是最妙的取勝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