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劉儉的敘述之後,劉備當時就沉默了。
他沉默了好久。
最後,他才慢悠悠的道:“德然,你想的是真遠,換成我,或許只會看到如何能使天下不亂,為了使天下不亂,我可能在行事之中,還會與士族妥協,重用各家的人才,讓大漢重新獲得穩定。”
劉儉搖頭道:“不改變遊戲規則的規矩所獲得的安寧,最終也不過是水中月而已,根本當不得真,只有將規則全部打破重立,施以更為先進合適的制度,才會讓這個世間重新獲得和平與安寧。”
劉備聽了這話,感慨的長嘆口氣。
“你說的這些,我多少還是明白的,不過也就是跟著你,我才敢想想,若是換成我自己,斷然是不敢如此處置的,唉,以後還是跟你多學著吧。”
說到這,劉備竟端起那酒爵,將裡面的茶水一飲而盡。
“德然,還有一件事,我派去從家鄉取張角遺書的親信人說,眼下青州和徐州那邊,黃巾軍的餘部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而且這一次他們在青州起勢的人數不少,大有席捲之勢。”
“青州黃巾?”劉儉眯起了眼睛:“我最近沒有聽到有人向我說明這些。”
劉備道:“眼下,不論是朝廷內外中人,都在著眼緊盯著雒陽內外朝局,怕是有心還能盯著青州的人,不會太多吧。”
劉儉輕輕的點了點頭,道:“劉伯安現在還在青州治政,他在青州東面諸郡大興紙業,鼓勵民生,他所行之事,對於我大漢天下而言,著實是異常重要的,當下還是要多加觀察為上!”
“德然,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劉儉笑道:“雒陽這場大戲,前戲已經唱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大戲沒有我們參與的份,陳留王已經被我迎接回了鄴城,左將軍的重號我也已經得到了,爵位也已經達到了縣候,還與董卓達成了默契聯盟,至於雒陽今後的廝殺,暫時與我們沒有關係了!”
劉備起身道:“如此說來,咱們撤回冀州?”
“不,不是撤回冀州,而是繞路去一趟青州,剿青州黃巾,幫劉伯安穩住青州局勢,劉伯安乃是我漢室宗親中的翹楚人物,不能讓他有任何閃失!”
劉備忙道:“那我現在就招呼將士們收拾行囊,準備撤兵?”
劉儉笑道:“先不著急,咱們來了雒陽,在這塊也算待了好一陣子,就這麼冷不丁的撤走,說不定會讓人說三道四,說什麼也得走一趟程式才是!”
……
次日,劉儉暗中派出使者,悄悄的進入了雒陽城去見董卓,向他闡述了青州和徐州黃巾勢起,其勢甚大。
董卓心中明白劉儉的意思,於是又向宮廷之中,向天子劉辯請柬,言青州兵禍起,恐危及東青州牧劉虞,當此時節,非得讓劉德然派兵相救不可。
對於董卓和劉儉,天子劉辯現在很是信任,說白了他現在也只能信任他們。
按照董卓的意思,劉辯當即下詔書,讓劉德然率兵火速趕往青州平定叛亂。
不過青州和徐州黃巾的勢力甚大,除了劉儉之外,必然還需派遣其他人一同前往青州平叛,方有勝機。
茲事體大,董卓當即請天子出宮,組織朝議,研定此事。
自打劉辯返回雒陽皇宮之後,就一直沒有再參加過朝會,直到今日,劉辯在何太后的陪同下,在德陽殿召集諸臣,商議關於青州黃巾之事。
黃巾之事乃是公事,這當中對各方勢力都沒有實際利益可言,該平定就要火速平定!
除了讓劉儉率兵前往青州之外,董卓還建議加青州牧劉虞以大司馬之位,讓他總督東邊軍事,統籌各部駿馬平叛。
馬日磾,吳碩等人計,則是讓陶謙前往徐州任徐州刺史,與青州的劉虞遙相呼應,共同平叛。
事情緊急,這些建議在一眾人的公議之下,統統被劉辯恩准。
但是接下來,就到了關鍵時節了。
卻聽劉辯突然開口道:“自先帝去後,戰禍綿延,朝綱不振,天下叛亂不止,朕有意,設立相國,並立十三曹,助朕治理國政,總領軍政,而董司空救駕有功,並一心扶漢,當居此位!”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我錯了,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今天還是兩更,每曾想來了福建更忙了,抱歉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