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儉順理成章的成了黃忠最大的舉主,而黃忠也自然就可以算是被劉儉推舉的門下故吏。
但在劉儉看來,黃忠或許也就是最近這幾年跟他,以後自己若是從雒陽離開,恐怕黃忠是不會跟自己走的。
畢竟,黃家在南陽,還有一個不小的宗族,而且在本地也不是微末之流,黃忠最後的歸宿,想來還是得回荊州。
但即使如此,他和黃忠這份舉薦故吏之情,還是在的!
隨後,劉儉又詢問了一些關於黃忠的家中事,當得知黃忠有一個十歲的兒子時,劉儉當即命人去家中,找李大目將前番袁基送給他的一件瑞玉送來。
玉器在漢代頗貴重,也是彰顯身份的象徵,特別是士人以玉器為根本,作為裝飾以及祈福的玉器更是價值不菲,多有家族以玉器傳世,特別是有些雕刻精緻的瑞玉,在漢人眼中有祈福護身去疾的作用。
袁基對劉儉很是大方,前日直接送了他三件瑞玉。
如今劉儉拿出一件,轉贈於黃忠,讓他翌日親手交給自家孩兒,以保孩兒福澤。
在收買人心這一道上,劉儉有他豐富的經驗,在宗法年代,家族傳承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最為重要的議題,家族的嫡傳子嗣有時候甚至比全家人的性命還要重要。
與其對黃忠百般施恩,倒不如多惦記惦記他的孩子,或許更有奇效。
果然不出黃忠所料,如此貴重的禮物贈予自家孩兒,讓黃忠大感受寵若驚,他執意推辭,但劉儉卻執意不許他推脫,只說這是自己贈給黃家幼子的,又與黃忠本人無干,難道給自家孩子積福的事,他這個當父親的還要擋著麼?
黃忠的家族在南陽也是豪富,玉器之物並不缺,但關鍵是劉儉打蛇打七寸,他關心黃忠的兒子,這一招可謂是打在了黃忠的軟肋上。
黃忠入了越騎營後想不盡心,他自己都過不了自己良心的那一關。
……
隨後,九原郡的高順,遼東屬國的徐榮,右北平的程普陸續來至越騎營。
高順昔時就與劉儉相識,他身份低微,原先一直跟著呂布在九原郡混,混了這兩年也沒混出什麼名堂,如今劉儉將高順一朝抬入雒陽,自是成了高順人生中最大的貴人。
高順當初對劉儉本就頗為敬佩,如今又得了劉儉的大恩,自然誓死以報。
程普乃是右北平的小吏,身份不高,本為郡署徵辟,按道理劉儉徵用了他,等於徵調了北平郡守的故吏,在二元君主制的漢朝,這事多少有些不妥當。
但不妥當的前提,你得是先看對方願不願意放人。
右北平太守是程普的主人不錯,他也看中程普的能力,但比起程普這麼一個郡中小吏,他更看重的是劉儉的聲望。
劉儉現在可不比當年了,他本就是幽州人,他在雒陽乾的每一件事,除了在雒陽本地瘋傳之外,更是在他的家鄉涿郡瘋傳,或者說是在幽州諸郡瘋傳。
皇帝親認的族弟,袁基的刎頸之交,鄭玄的女婿,這是什麼樣的身份?
強龍不壓地頭蛇,右北平太守也想交這個朋友啊,你知道劉儉什麼時候就回家鄉了?
特別是劉儉和涿郡盧氏,遼西公孫氏還粘帶著關係。
讓出一個小吏程普,換來與劉儉的一份交情,這事在右北平太守的眼中怎麼看怎麼划算。
如今右北平太守都放棄程普與劉儉了,那程普也就是天高任我飛,該去哪發展就去哪發展,沒有負擔。
毫無疑問,他最好的發展越騎營正在向他招手。
程普和高順的職級太低,一個軍屯隊率一個被太守徵辟的小郡吏,都好說。
但是身為遼東屬國千人的徐榮的身份和前途本來就比較光明,要徹底收服這個人對於劉儉而言,就多少有些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