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雖然剛剛大勝一場,鼓舞了軍心。但並不能解大明的內部危機,現在整個京城都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
現如今寧王親率大軍而來,兵力不下七十萬。而鬼國方面的援軍不日也將趕到,雙方合起來兵力不下百萬。
而京城現如今只有五萬禁軍和十萬守城將士,即便加上九千金衣衛,也不足十六萬人。兵力如此懸殊,形勢可以說是危機到了極點,現如今內部缺兵少將,外無援兵,京城儼然已經成了一座孤城。
各方雖然有些封疆大吏手中還握有不少的兵力,但現如今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更何況現如今大明皇朝已經危在旦夕,那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心思也活泛了起來,正等著坐山觀虎鬥呢。
寧王和皇帝陛下一戰在所難免,而那些人此時則是在觀望。這一戰如果寧王勝,他們則順勢起兵附逆,跟著寧王一起造反。如果寧王戰事不利,他們則揮軍東進,剿滅亂黨。
對此神宗皇帝自然無比憤怒,但當此之際,他已經無力可施。
大明帝國,朝堂之上,此時早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
“陛下,寧王來勢洶洶,兵力強盛。京城兵力空虛,無力抵抗,還請陛下早作定奪,以免生靈塗炭!”
“是啊陛下,現在形勢危急,如果的寧王攻入京城,必將造成大的傷亡,不得不三思而行啊”
......
神宗皇帝看著臺下的大臣們,一雙眼睛滿是冰冷之色。這些大臣平日裡作威作福,一到關鍵的時候就一無是處。現在勸自己早作定奪,就差直接勸自己投降了。說什麼生靈塗炭,危害百姓不過都是一些藉口,他們在乎的不過自己的命罷。
“還有誰有什麼想說的,一併都說出來吧!”朱煜鈞淡然的說道。
右丞相劉安之看了看身邊的黨羽,那人立時會意上前一步道“啟稟陛下,現如今大軍壓境,為今之計只有開城投降才是上上之舉。陛下與寧王乃是同宗兄弟,只要陛下開城投降,寧王是不會為難陛下的,而且還能為京城百姓免去一場災難!”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幾乎全都雲集相應,畢竟現如今這樣的形勢。大明一方絕無勝利的可能,即便一些平日裡有才幹的大臣此時也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神宗皇帝眼神越來越冰冷,強壓住心中的怒火,問道“還有誰贊成投降的,都一併站出來吧”
該站出來的都已經站出來了,就算是沒有站出來的此時也正在猶豫要不要站出來。
朱佑基看了一眼堂上的大臣,又看了看皇帝陛下,上前一步跪倒在地“父皇,兒臣以為眾大人所言極是。現如今寧王大軍兵臨城下,又有鬼國從旁相助,大明帝國現在已經四面受敵,根本抽調不出援兵回救京城。就憑京城這點兵力,根本無法與寧王的大軍抗衡,還請父皇三思!”
太子朱友珪和三皇子朱佑聰平日了和朱佑基水火不容,但此時此刻也不得不站在朱佑基的一方。畢竟現如今的形勢只要不是腦袋不正常,誰都知道大明帝國現在處於絕對劣勢,破城只在旦夕之間。
朱佑樘和於子謙對視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啟奏陛下,當此之際萬萬不可投降,千萬不要受了這些亂臣賊子的蠱惑。什麼避免生靈塗炭,都是他們貪生怕死的藉口。任何人能夠夠投降,就算是臣也可以投降,唯獨陛下萬萬不能投降!”於子謙凜然說道。
“於子謙,你好大的膽子,這裡哪有你說話的份”御史劉德全大聲呵斥道。
於子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大理司值,按理說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只不過是神宗皇帝特旨殿前行走,在他們眼裡自然不會將一個小小的於子謙放在眼裡。
然而此時的於子謙昂首而立,嘴角泛起一絲冷酷的笑容,淡淡的道“當此危亡之際,你一心只想這自己不為朝廷著想,有什麼資格在此呵斥!”
神宗皇帝冷眼睥睨的看了一眼劉德全,他現在仍然是大明的皇帝。劉德全在他的一看之下不由得一哆嗦,低下頭去不敢說壞。
“於愛卿,說說你的看法”
“陛下,在場的任何一人都可由投降,只有您不可以。您是大明天子,而寧王雖然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但他的目的就是奪取皇位,這一點天下皆知。說一句萬死之言,如果陛下投降,寧王奪取皇位。只要陛下在,他的皇位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陛下覺得他會怎麼對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