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賦予”這個用詞倒是讓莫甘分外在意,相對比較上心。
難道精靈族內,魔法不是天生隨機的稟賦,而全都是多蘭朵所謂的“母樹大人”刻意安排的結果?
莫甘決定暫且擱置這一話題。
進入城中,一切豁然開朗。
街道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和富饒的溫莎小鎮相比不算奢華,人數卻有數倍之多,隨意找到兩個靠近的人,彼此間縫隙平均在兩三米。
進城處擺攤的小販最多,主要靠在城牆旁側,吆喝叫賣著各色工藝品,一連串攤位上掛著琳琅滿目的小物件,最受遊覽者的喜歡。
而這麼樸素的小工藝品是這片區域僅有的貨品型別:
起碼在這附近,售賣的沒有魔法材料,也沒有工具武器。
這是因為諾瓦城的城區規劃有著嚴格的要求限制,每一區域隨著安保級別的不同,都有特定的貨物型別標準,不允許跨區售賣。
通行令制度在諾瓦城實行了很久。其實說來也算是特別,這一制度參考的是萊斯圖斯王國的禁令。
而以這二者為首的種種規則,全部是三十年前開始擬定的結果。
諾瓦城是革新求變之城,而它成為這樣異常的結構與政策混合體,也有著非常獨特的歷史原因。
從結構上來看,諾瓦城是權利與功能完全分隔的城市,分為DC區、XC區和人工湖的中央島嶼。
外來者看到城池內部的示意地圖,很難不立刻產生聯想:
如果忽略東XC區的分界線,單看城池全景、人工湖與中心島,簡直像是奧古斯湖與周邊一圈城區的真實微縮型寫照。
這其實並不完全是個巧合。
主要因為舊事。
上任以來,科爾女王對一些需要戰後重建的城池做出了不少的重建指示,諾瓦城恰恰是其中之一。
而早在戰前,諾瓦城就是王都亞松城外最繁華的都市,甚至沒有之一的字首。
只因為一場深入內陸,以試圖借道偷襲亞松城為目的的敵人在諾瓦城被發現,引起衝突。一夜之間,安定的諾瓦城變得慘不忍睹。
在失控的比拼較量中,曾經的諾瓦城建築物被摧毀了大半,未能撤出的平民佔了三分之二,其中半數人因為最簡單的波及身死。
這是戰爭徹底陷入僵局,不可調和的訊號,也讓諾瓦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化為一座無人死城。
哪怕生於魔法大陸,大部分人都過著自己的平靜生活,不會執迷於下限極低、耗費不俗的力量。
而魔法的危害正在於此。
現在莫甘能直接看到的全部都是戰後重建的建築。諾瓦城的位置過於便捷、名聲響亮,也是戰後第一座被完全重建的半摧毀城池。
被戰爭摧毀的諾瓦城與其他不同。大部分前線的城池都早有人員進行撤離疏散,就是為了避免魔法失控導致的災難。
而突然受襲的諾瓦城沒有這種不幸中的萬幸。當撤離警告出現時,狂躁的魔法已經開始席捲城池,大多數人也葬身於此。
正因如此,在諾瓦城受襲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平民對戰爭的實際恐懼正來自於這一場沒有位置限定的災難,以此流傳甚廣。
諾瓦城的首先修復,也能夠為受到創傷的民眾提供精神力量。
為了提振民生士氣,在上任後儘快有所作為,女王甚至特地調取了大批法師力量幫助儘快完成設計與修建,不惜花費重金穩住民心。
根據莫甘的瞭解,其中甚至還包括一名強大的土系魔導師,似乎是一位姓羅德里格斯的大人物。
莫甘不認識,但也知道起碼在諾瓦城這位魔導師的名聲不錯,隱隱有繫結為名人故土的趨勢。
因為小商品貿易最活躍的亞松城王都中,街頭甚至有人賣他的雕像,裝飾貼紙都是諾瓦城的標誌。
DC區是最正常的城池樣式,以諾瓦城本地的騎士團作為主要的巡邏守衛者,容納了絕大部分的平民以及集市商區,日日人流不息。
XC區由專人把控,相對DC區還要再多一道通行關卡,不只要求證明身份,還需要獲得特殊的准入許可,進行更加嚴密的審查。
這片區域安保更強,本地人也需要足夠長時間的居留方可自由進入,因為它是聚會與議會的基地,容納了城中大部分貴族和官員。
同時,莫甘早先也調查到,這片區域很早就掌握在了艾伯特·塔拉尼克手上,包括其中絕大部分的官員都對他言聽計從——通俗的來講,這是塔拉尼克家族的後花園。
至於中央湖中的島嶼,則是眾所周知督查官的居所和辦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