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時間太長.他的真筆很難留到如今.所以.現在看到這些其他人臨摹的摹本.”
當然.價格能夠那麼高.而後世幾乎所有書法家都有臨摹過王羲之的書法.所以.只能說不是王羲之的真筆.而不能說這是贗品.
“原來是臨摹的.”
不過.楚南用天眼看去的時候.剛才還是能夠看出一絲氣體.這樣讓他覺得頭痛.因為陳叔已經說了.眼前這個是臨摹的.但是居然可以看出有氣體.所以.讓他不知道如何分辨書畫方面的真假.
“那這是什麼朝代臨摹的.”
“是明朝一個書生臨摹的.只是.上面並沒有標出自己的名字.所以很難再查探出到底是何人.”
既然當初對方是為了臨摹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那對方自然不會標誌自己的名字和日子.否則.到時怎麼賣出去呢.
“那這畫.如果拿來送人如何.”
“還不錯.這至少是一副精品.而且.現在很難找到這樣的精品了.”
雖然只是臨摹品.但是陳叔覺得也不錯.而之前也有不少人看過了.只是出價都在一百二十萬左右.所以馮氏古玩店才沒有賣出去而已.
在楚南還想仔細研究的時候.一個聲音從身後飄來.
“此帖.《初月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
“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畫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
“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灑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
楚南早就知道馮碧如是一個才女.單是王羲之這《初月帖》.居然都能夠說出那麼多來.那真的是不容易啊.
所以.楚南聽到對方說完後.拍著手掌說道.
“碧如還真是厲害.想不到單單這些字都能夠說出那麼多東西來.”
馮碧如停下來的時候.把目光看向他說道.
“可惜這畫是臨摹的.否則.你拿一塊帝王綠.店裡都不會交換.不過.這個臨摹者應該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不但在形態上模仿得很相似.甚至連神態方面都模仿的很相似.只是.更可惜的是.對方居然沒有能夠在書法大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當然.對方那樣.還是看得出.對方應該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只是不是那種勤奮的人.只能透過投機取巧.否則.對方在書法上.肯定能夠有一席之地.”
這個世界上.從出生開始.很聰明的人都有.但是這是天註定.但是因為缺少勤奮.所以.這種人在歷史很少有真正出名.否則.大多數像方仲永那樣.
“呵呵.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臨摹的書畫.後世都能夠賣一百多萬.那他可能覺得自己也就不錯了.”
反正這方面.楚南覺得自己是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