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來商議宋蒙聯合夾擊金國,由於當時金軍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戰”被蒙古軍殲滅,金國已是亡國之態,宋廷當朝大臣大多贊同聯蒙滅金,只有趙範反對。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
金哀宗得知後,也派使節來宋朝陳述利害,向理宗說明“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聯合抗蒙,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國家及民族仇恨和恥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議,並沒有理會哀宗要求,繼續伐金。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滅金事宜。1232年,宋攻下金的鄭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後逃往歸德,再逃至蔡州。紹定六年(1233年),宋軍攻克鄧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縊,金國滅亡。宋將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帶到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
南宋在蒙古族滅亡金國後,失去金國作為屏障,令南宋面臨比金更強大的蒙古南下威脅。
此時夷州島之上,羅根正領著手下勘探南部的礦產,並且開始組織建造第二個造船廠和第三家鍊鋼廠。
金滅亡之後,南宋沒有換來一時的安寧,反而面對更為強大的蒙古。金國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際,收復被蒙古佔去的土地,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三京,光復中原。
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今河南商丘)。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宋軍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在此役中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藉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
但南宋一直以和為主,並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雖出兵但未達到預期目的。南宋的這一舉動反而成為蒙古南侵的藉口。端平二年(1235年),蒙軍派遣大軍南侵,被南宋名將章夢飛擊退。寶祐二年(1254,蒙古軍陷潼關,直逼西京,章夢飛受命掛帥抗禦,任御苑統衛兼左司馬事,行軍不坐乘,愛兵如子女,與士兵同食,深得將士愛戴,士氣十分高漲。
羅根知道南宋已經是日薄西山,因此在夷州稱帝,國號南華,立三位妻子為後,長子羅歌行為太子。
寶祐三年(1255年七月,盛夏溽暑,蒙古軍失去戒備,章夢飛計劃收復潼關,用緩兵計麻痺敵人,時機成熟後,便指揮宋軍猛攻敵軍陣營,蒙古軍遭到宋軍的突然襲擊,潰不成軍,潼關一舉被宋軍攻克,章夢飛因此名聲大振,深得宋理宗的敬重,被提拔京湖宣撫使、節制五城大司馬兼督糧餉事,因賈似道執政而急流勇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英勇作戰,打敗元軍,再一次挫敗元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曹友聞、王堅、章翔、孟珙、孟瑛、餘玠、張鈺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退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戰合州時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蒙哥死訊後,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準備在和林稱汗,立即準備撤軍以爭奪大汗之位,賈似道藉機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這樣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為汗。
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最後理宗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禥為皇儲。由於趙禥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墮胎藥,因此趙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禥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度宗。趙禥即位後不理朝政,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賈似道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於他好鬥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
此時南華軍隊全面換裝,後裝燧發火槍成了南華軍隊的制式武器,同時後裝步兵炮也被羅根領著工匠製作了出來。南華軍隊的小一輩領軍人物以楊過和郭破虜為代表開始崛起。
轉年,南華皇子王歌行領兵征服了馬來西亞半島。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襄陽,是為襄樊之戰。宋軍利用漢水把物資源源不絕送入城內,才能堅守城池。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六年,賈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兩者之間不和。賈似道封鎖了所有蒙古南侵訊息,皇帝並不知此事,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後,度宗才得知此事。鹹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國號為“大元”。在1272年,張順,張貴兩兄弟的義兵曾血戰蒙元軍。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陽城破,在宋軍繼續巷戰,呂文煥最終投降,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
同年一年,皇子王歌行領兵佔領了菲律賓群島,轉年又征服了印尼群島。
這年五月,第一臺蒸汽機被夷州科學院發明出來。
此時的南宋全境已納入元朝版圖,但是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終於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隨著崖山海戰失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覆亡。
鹹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終年35歲。宋度宗去世後,其長子趙隰即位。當時,南宋的統治已進入癱瘓狀態。德祐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軍事重鎮安慶和池州,威逼建康,長江防線崩潰。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賈似道能出征,結果宋軍大敗。賈似道被貶,在赴任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廿日,常州失守,蒙元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淪陷,臨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蒙元軍攻佔南宋行在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臨安城裡舉行和平受降儀式,趙隰正式退位 ,但趙隰的哥哥趙昰和弟弟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後來,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宋廷不斷逃亡至南方,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景炎元年十一月,蒙軍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
本來羅根手下的某些官員想要迎接南宋逃難的君臣,被羅根拒絕,羅根開始清理心向宋室的官員,並且開始大規模從中原移民,在南華各地區建設鐵路。
此時,南華人口增長到四千萬左右,其中漢族佔八層左右,其中有近兩千萬是歷年從中原移民南華的貧民。
景炎三年(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1278年)。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在蒙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蒙元將領漢人張弘範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史稱崖門海戰。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至此南宋徹底滅亡。四十多年與蒙古的抗衡以失敗完結。
張弘範在石壁上刻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字而還,南宋到此宣告徹底滅亡。崖門海戰極為慘烈,據估計,宋軍在此役中陣亡十萬,海上都是屍體。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云:“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此外,據宋王臺公園《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記載,昰昺二帝南逃期間,“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葬於今九龍城區,人稱“金夫人墓”,後來由於該址興建了聖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隨之湮沒。
蒙古統一中原後開始兵發夷州,妄圖侵佔南華,可惜一場海戰下來,蒙古近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從此之後開始與南華隔海對峙。
元朝建立的第十二年,羅根將皇位傳給了長子羅歌行,同年冬季,南華一支遠洋蒸汽船隊正式抵達美洲並建立據點。
第二年,南華開始向澳洲移民。
羅根退位第五年,皇后林月娥病逝,轉年李心兒撒手人寰,又過了五年,黃蓉也在羅根懷中含笑而死,羅根正式隱居,此後開始遊歷各處,之後不知所蹤,皇帝羅歌行派人多方尋找,終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