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部落為表達誠意,送了許多水晶、玳瑁、珊瑚、還有一條珍貴的大魚。
劉彥直認識這隻魚,他曾經在左慈的山洞裡見過類似的魚,只不過不清楚來頭和用途。
甄悅也認識這怪魚,她說這叫電鰩,和電鰻一樣,顧名思義,會發電。
“電鰩電鰩身上共有2000個電板柱,有200萬塊“電板”。這些電板之間充滿膠質狀的物質,可以起絕緣作用。每個“電板”的表面分佈有神經末梢,一面為負電極,另一面則為正電極。電流的方向是從正極流到負極,也就是從電鰩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經脈衝的作用下,這兩個放電器就能把神經能變成為電能,放出電來。古希臘人黑電鰩的電擊治療痛風、頭痛等疾病。”
甄悅一口氣說完,驕傲的晃晃頭:“別問姐為什麼知道,姐是少年宮的常客。”
“豈不是我們能用上電燈了?”劉彥直開玩笑道,“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新石器時代就跨越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但他心裡卻在思考,左慈用電鰩派什麼用場,或許他用電煉丹?
春交會勝利閉幕,鹽部商隊帶著豐厚的貨物和禮品踏上歸途,其中就包括一隻養在海水中的電鰩。
回去的路上,劉彥直問惠,部落的食鹽到底從哪兒來?
惠說並非我刻意隱瞞,而是以為天神早就知道,鹽部的秘密其實沒有存在太久,是從她的祖母那一輩才開始的,山上有一個洞,洞裡有滴水,有一次祖母狩獵時偶然進洞,嚐到了苦鹹的滴水,靈機一動,取水晾曬,得到了白色的結晶,就是食鹽。
“洞是鹽部的聖地,也是安身立命的保障,所以這個秘密只有首領代代相傳。”惠這樣表示,看看劉彥直的表情,又說這是天神的恩賜。
“回去後,帶我去看。”劉彥直道。
回到鹽部,惠瞅了個機會,單獨帶著劉彥直爬上翠微山頂,路過尼瑪堆的時候,惠說這是我們祭祀天神的地方,但真正的聖地在洞裡。
山崖上有很多長長的藤蔓,惠抓住藤蔓向下降了十幾米,有一個雜草叢生的所在,遠看根本看不出是洞口,撥開雜草荊棘,就是鹽部的聖洞了。
劉彥直認識這個峭壁上的洞穴,一萬年後他在這個洞裡關過劉飛。
惠爬進洞中,劉彥直也跟著進去,洞內狹窄逼仄,他直不起腰來,就看到洞深處有鐘乳石一樣的東西,一滴滴的往下滴水,下面已經有大灘積水,爬過去用手指蘸一下,嚐嚐,確實是鹹水。
劉彥直拿出了隕鐵鑿子,他要一探究竟,惠不敢阻止,天神說啥是啥,這麼幹肯定是有充足道理的。
洞內溼漉漉的,石頭硬度不高,被劉彥直鑿的千瘡百孔,漸漸露出玄機,他找到了恐龍骨骼化石,還有許多菊石化石,這很奇怪,恐龍是陸生動物,菊石是鸚鵡螺一類海生動物,這兩者怎麼會在一起呢。
忽然一個大膽的設想浮現在腦海,他哈哈大笑,豁然開朗。
六千萬年前,翠微山還沒形成的時候,這兒是甄悅和自己的家,恐龍骨頭和菊石殼都是他們吃剩下的廚餘垃圾,至於鹽水,他有一個設想,當初自己大規模儲存食鹽,用從大鹽湖採集來的鹽塊堆積成山,也許是這些食鹽經年累月,穿過漫長的歷史留到今天,依然發揮作用也未可知。
冥冥中自有天意啊,劉彥直感慨,鹽部的命名和生存,竟然是六千萬年前自己的一個舉動,嚴格來說,自己應該是這些原始人的後裔,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人何嘗不是自己的後裔呢。
反正是亂套了。
巖洞出口的位置有一面平整的石壁,上面似乎有些線條痕跡,劉彥直仔細辨認,這是用有顏色的礦物在石壁上的塗鴉,畫的分明是浮空的鯤鵬!
“這是誰畫的?”劉彥直激動起來,有古代巖畫留存,說明鯤鵬並不是第一次來到這個時空,也就是說湖底的蟲洞還會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