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個時候,終於又有捷報傳來,展忱過江後在安徽全殲慶王殘部三千人,慶王帶著四五十人逃竄。
這無疑是給明和帝吃了一顆補心丸,但是片刻後,他便勃然大怒,道:“不是都說展家用兵如神嗎?為什麼連個慶王都抓不住?廢物,都是廢物!”
趙旭連忙進言:“既是如此,還是讓展忱回福建吧,不如讓赫剛南下追剿。”
趙旭自以為他的話沒有毛病,濟寧侯等一干勳貴整日都在喊著讓展忱回福建,而現在赫剛回京,畢竟又要在京城裡攪三攪四,現在這個辦法兩全齊美,皆大歡喜。
可是他的話音剛落,便聽到了濟寧侯的吼聲:“好啊,趙首輔,讓展忱退兵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趙旭一怔,交給他?憑什麼交給他?
他正想再說幾句,明和帝卻點頭道:“也好,趙愛卿去擬旨吧,展忱雖然辦事不利,可是也打了幾場勝仗,朕封趙愛卿為欽差,南下傳旨,代朕犒賞三軍!”
趙旭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皇帝居然讓他南下傳旨,美其名曰替天巡視,可是現在不太平,這一去還不知道有多少兇險。
趙旭唉聲嘆氣,可是他卻無法更改明和帝的心意,十天後,趙旭離開京城,南下犒軍。
趙旭走後的第三天,赫剛和他的錦衣衛也動身南下,本來他是應該和趙旭一起走的,可是趙旭為了不與他同行,寧可提前三天離京。
明和帝鬆了口氣,沒想到這一次赫剛這麼好說話,讓他去江南,他便一口答應下來了。至於趙旭,以前就是先帝的人,雖然王太后一力擔下弒君罪名,可是在明和帝心裡,對先帝的人還是心有忌憚,因此,雖然明知趙旭不足為懼,可他還是想把趙旭遠遠支開,可惜趙旭身為首輔,一時半刻是不能動的,現在終於有了這個機會,明和帝巴不得趙旭此番南下是一去不復返。
趙旭和赫剛這兩個眼中釘齊齊出京,明和帝心情大好,太皇太后讓他到慈寧宮用膳,他也心情愉悅地過去了。
可是他還沒有坐穩,太皇太后便問他:“皇帝,為何要讓赫剛去江南?”
明和帝心中不喜,他登基還不到半年,太皇太后就想插手朝政了嗎?
只是這樣一想,明和帝心裡便咯噔一下。
當年先帝也是在登基半年的時候,被太皇太后收回朝政大權的。
想到這裡,明和帝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強擠出一絲笑容,對太皇太后道:“皇祖母,孫兒雖然剛剛登基,可是也覺得趙首輔所言甚是,展忱剿匪不力,偏偏赫剛和河南各衛所積怨頗深,打仗他不在行,追捕慶匪一事上,他才是當仁不讓。”
太皇太后冷冷地看著他,目光中沒有一絲溫度。稍頃,她的臉上現出這個年齡應有的疲態,這個孫兒啊,還不如先帝呢。
先帝雖然不學無術,可是關鍵時刻也有幾分為人君者的擔當,可是他呢,不過幾句話,就把責任全部推到趙旭身上。
堂堂一國之君,卻要讓臣子為自己當盾牌,哪裡有半分帝王應有的胸襟和膽識。
“既是如此,那麼皇帝認為派誰去河南平亂為好?”太皇太后懶洋洋地問道。
明和帝鬆了一口氣,慶王是太皇太后的小兒子,太皇太后素來寵愛他,想來定是不想讓自己繼續追殺慶王的,可是又不便說出來,這才揪著赫剛去江南的事情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