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召開的這次會議,是黨政聯席會議,每次會議的主持人,如果黨委書記在的話,那當然是廠領導班子的班長——柳石英。
當然,有的時候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說如果書記有什麼重要的講話,有時候也會讓別人來主持。但這樣的時候比較少。
柳石英不慌不忙地坐下之後,抬起頭微微環視了一下在座的這些班子成員,他又和坐在他身邊的呂志強交換了一下眼神,便開始說話了:
“前些時剛剛開完黨代會,手頭兒上的事情比較多,沒有時間,人也湊不齊。最近事情相對少一些,今天咱們利用這個機會,坐在一起開個黨政聯席會議,主要是有這麼幾件事情……”
大家都注意地聽著,有些人拿起了鋼筆,準備記著。
柳石英接著說道:
“第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廠準備在年底以前,進行三項制度改革,具體的說,就是在幹部、人事、勞資這三方面的制度進行一些變動,這些改革,用三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幹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工資能升能降……”
此言一出,會場上這些廠級領導的眼睛頓時睜大了……
要知道在國有企業裡面,人們內心深處有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那就是一旦找到工作,進入國企,那就是相當於進入了保險箱了。另外,一旦提拔成為幹部,只要不犯大的錯誤,那是不能開除的,最後一個,每個人的工資都是固定的,只要一旦升上去,今後不管再做什麼工作,工資是不能動的……
這些領導們你看我我看你,觀察著大家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只見這些人有的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有的搖著頭,有的眉頭緊皺,一言不發,還有的兩眼緊盯著柳書記,似乎在掂量著這件事情的後果……
這時候,坐在柳廠長身邊的呂志強點燃了一支菸,看了看大家的反應,然後說話了:
“這個問題,其實早在半年前,柳書記就和我交換過意見了,說實話,我心裡也有些顧慮。不過,大家有的可能知道,現在全面都在進行各種改革,那麼,作為我們國有企業,應當怎麼改?前些時,我和柳書記到南方的一些企業做過一些考察,人家在這些方面,早就走到了我們的前面,比如……”
其實,呂廠長說的這些其他企業改革的事情,報紙上早就已經報道過了,但是,人們看報紙,往往總覺得那些東西離自己這裡還很遙遠,現在,水泥廠居然要動真的了,大家心裡自然會感到有些突然,一時間難以接受。
劉春江手裡拿著鋼筆,默默地注視著這些人們,對於柳石英的提出來的這個改革建議,其實,在前不久廠裡的黨代會上的報告,已經都概括進去了,那就是要逐步推進企業的各項改革工作,報告裡雖然說的不是很具體,但是,從全國的形勢來看,早晚都要走這一步。
這些領導們私下議論了一陣,柳石英又說話了:
“大家可以充分議一議這個問題,我也知道,這個方案一旦實行,下面的阻力一定不會小。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阻力大就不去改革......”
劉春江估計這些領導們的水杯都喝的差不多了,他起身拿起暖壺,給每個人的水杯裡又續了一些水……
大家開始發言了。
“我同意柳書記提出的三項改革制度,只是在具體操作中要講究一下策略,先易後難,這樣實行起來會容易一些。另外,也要提前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先給職工吹吹風,讓職工心理有個緩衝的時間。在宣傳上也要加大力度,多一些引導,總之,要把前期的準備工作做的細一些,做的紮實一些,以免影響生產……”黨委副書記彭明川說話很慢,聲音也不高。他是主管黨群口的,所以,在這方面,他強調的比較多一些。
“搞吧,怕啥?這是早晚的事兒,別的地方已經搞完了……”主管生產的副廠長馬月武說話聲音很洪亮,他這個人性子比較直,說話比較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
“我也沒什麼意見,只是這件事是不是可以這樣,分步實施,先搞容易的,然後看看效果怎麼樣;要不然也可以先搞個試點,這樣可以總結一下經驗……最好是做到‘大動作,軟著陸。’”總工程師趙衛國的辦事風格很穩健,想問題也比一般人想的周到。
“我當然也支援,改革嘛,總得往前走。……不過這事兒怕是難度太大,鬧事的人少不了……哈哈……”廠總會計師胡安平滿臉帶笑,他一邊說,一邊望著左右的人們。
劉春江發現,這些領導的發言有個特點,那就是說話都比較含蓄,他們在柳書記面前,一般很少有明確反對的意見,只是在說話的方式上,不是直截了當地說。這個從每個人說話的表情,語言,還有口氣中就能明顯地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