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在這裡,由於不敢看業務方面的書,沒事的時候,實在無聊,只好一個人把手裡的報紙,翻過來調過去,不知看了多少回。雖然當時報紙上面的內容,都是關於*方面的。
劉春江與呂志強簡單聊了幾句,就出去了。
從此以後,每當上四點班,等車間裡的那些革委會主任副主任以及那些造反派不在車間的時候,他就藉口到這裡取煤樣,抽空到呂志強這裡坐一會。
時間長了,兩人的關係也就熟了,而且,相互之間也就有了一些信任,所以,有時候劉春江就向他請教一些水泥工藝方面的知識。呂志強也很熱情,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
再往後,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更進一步,成了忘年之交。他們在一起,有時也悄悄交流一些自己對當前形勢的看法。
這一天,兩個人剛探討完一些水泥專業上的知識,之後,又說起了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看法。呂志強見劉春江對自己將來的前途感到有些失望,看不到未來。呂志強就告訴劉春江,讓他不要對自己的前途喪失信心,國家不會一直就這樣下去,到時候總會有所改變。要抓住時間,不要荒廢學業。
於是,劉春江便記住呂志強的話,抽空加強了業務學習了。
日子又是一天天過去了。經過學習,劉春江又把自己快要忘了的一些專業知識撿起來了。不但如此,有些水泥工藝方面的知識,由於他在生產車間,比原來在學校的時候,還要更加豐富呢。
還是,他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到上四點的時候,就到薛柯枚的姑姑家裡去接她。上完了四點班,又送她回家。即使在劉春江休息的時候,或者是颳風下雨的時候,也從不例外。
有時候,薛柯枚也感到有些過意不去,遇到天氣特別不好的時候,就自己早早地來了,硬是不讓他去接她。
時間一晃,新的一年又來了。
這一年,國家發生了許多大事。中蘇之間發生了珍寶島之戰。
不久,由於形勢所迫,為了應對國際上蘇聯對我們的威脅,國家不得不進行一些軍事上的備戰。各單位都開始組織挖防空洞了。
遼源水泥廠也不例外。
廠裡按照市裡的統一部署,分別制定了各個車間挖防空洞的任務。每個單位都按照計劃進行。
這一回,主要是輪到了立窯車間了。
其實,雖然說是立窯車間,但是,由於人手不夠,或者是根據單位的大小,廠裡同時還穿插了一些機關或者是其他輔助單位的一些人員,比如像什麼後勤啦,學校啦,醫院啦,幼兒園啦,都補充到這裡。
時間很緊,任務也很重,上面為了及時完成佈置的工作任務,統一劃定了時間進度表,到時候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車間又根據人員的實際情況,把這些人都統統整合起來,按照性別、體力和年齡,把他們分成了若干個部分,有負責挖掘的;有負責攪拌水泥料漿的,有負責砌磚的,有負責往下面運送磚頭和水泥沙子什麼的;有的負責往外拉土的。
按照體力和勞動能力大小的特點,車間把一些年輕力壯的壯勞力,都統統放到了勞動強度比較大的防空洞挖掘上,會泥瓦技術的,放到了砌牆壘磚那裡。剩下的這些人,他們又把一些體力稍微好一些的,再和年齡比較偏大一些的老人和一些青年婦女,穿插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個小隊,這樣,就可以彌補體力上的差別。
下面的這些小隊,又都分成了兩組,這一組的人幹,那一組的人就休息;每一個小時一換,輪流交替進行著。
現在,劉春江和薛柯枚兩個人還是同在一個小組,另外,還又加進來一個老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們原來的老廠長,也就是柳鶯鶯的爸爸——柳石英。
他們三個人,負責往防空洞裡面運送磚頭、沙子和水泥,有時候也往外出土。
其實,這也是趙田剛給故意這麼安排的,他要報復一下劉春江。趙田剛心裡很清楚,要說拉水泥和沙子這些活,別說他們三個人,其中又是一個女的和一個老人,就是換成三個年輕後生,這點活也並不輕鬆。
劉春江是個男的,又年輕,當然就負責拉車,薛柯枚和柳石英兩人,就在旁邊幫著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