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黑洞模型,更加清晰,去掉的大部分的馬賽克。
可以看到,橙紅色的光環圍繞著幽邃的事件視界,伴隨著黑洞的自旋而出現了不均勻的現象,一側厚重,一側輕薄。
如果將這個影象打上馬賽克,那麼就幾乎和實拍的黑洞照片沒什麼區別了。
更重要的是,這張照片,與電影《鄉村教師》裡出現的那個吞噬了恆星的黑洞,幾乎一模一樣。
充其量也就加了點濾鏡的程度。
孟爾德立刻開啟群,在群裡問了一句。
【政委】:你們看黑洞照片直播了麼,這個黑洞模型,怎麼和《鄉村教師》裡一模一樣啊。
【蕾米蕾米】:喲,政委你還真的是胸懷宇宙啊,還關注起這些事情來了。
【阿治】:我看了,真的一模一樣,《鄉村教師》給了版權費麼?
【二郎】:哦喲,難道有大新聞?
【往事如煙】:震驚!賣座電影竟然盜用科研素材!
【蔚藍憧憬】:你們誰去提個問題,叫“如何看待《鄉村教師》中的黑洞模型與公佈的黑洞照片及科學模型驚人的一致”
【黑色砂糖】:GKDGKD。
門門門看到他們討論的熱火朝天,也下意識去問乎搜了一下。
結果發現,嘿,居然有人比他們動作還快。
【如何看待《鄉村教師》中的黑洞模型與北山天文臺公佈的黑洞理論模型的高相似度】
在這個問題下,已經有了好幾個回答,點贊數都達到了幾百。
而現在,距離黑洞照片公佈不過十幾分鍾時間。
“這早就寫好了的吧。”
門門門很快識破了這個常見的伎倆。
在媒體報道中,有時候事情剛剛得出結果,報道就已經出來了,這當然不是記者編輯們才思敏捷,手速驚人。
而是他們事先就寫好了兩篇稿子,對應兩個結果。
到了出結果的時間,直接修改一下發對應的,就能第一時間蹭到熱點。
這個回答估計也差不多。
寫了兩個版本,一個是電影的影像與模型一樣,一個是電影的影像與模型不同。
看著差不多了,就發一個相符的,再搞點水軍點贊,讓這個問題和回答第一時間搶佔熱搜。
這種套路,門門門見多了。
他掃了一眼熱門回答,原來是花生網的那些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