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昭告後,朝會便步入正軌,而討論之事正是與羽國聯姻之事。
這下,明眼人都已看出幾分貓膩。
葉清川與君邪對望一眼,皆是心照不宣。
而後,有幾名未猜透易楓心思的人出來權衡利弊,對聯姻之事大談特談,卻沒發現他們此舉已經惹得易楓不快。
可易楓也並未責問他們,只是等他們說完後才點名道:“右相。”
葉清川只得站出,躬身道:“臣在。”
“你說。”
說是可說,但究竟如何說才都不得罪便是一個問題。葉清川微微偏頭看了君邪一眼,可君邪卻裝作未見,是以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無奈下,葉清川只得開口道:“稟王上,臣以為可與羽國聯姻。”
座上的易楓聽後僅是冷哼一聲,並未對他的言論做出評價。而殿上的其他不支援聯姻的人則在易楓那聲冷哼後對葉清川大張撻伐。
他們都是啟國的老臣,自然是看得見穆菀青對啟國的付出,所以皆罵葉清川委曲求全,忘恩負義。
可葉清川卻是有苦難言,畢竟易楓若沒有這點心思便不會將此事擺於朝堂之上,更不會在這敏感時刻開設朝會。
到底都是面子問題,而葉清川則成了易楓的替罪羊。
可既然易楓已經點名了他,他也只得硬著頭皮做著代罪羔羊,與那幾個老臣爭辯。
而就兩方僵持不下之時,君邪終於是主動站了出來,看著葉清川問:“葉右相支援聯姻,莫不是要向葉府八皇妥協?”
那些老臣一下子便有了主心骨,紛紛跟在君邪言後討伐葉清川。
可葉清川見君邪出來卻是莫名鬆了口氣,道:“我既為啟國臣子,所做所想自然是站於啟國角度出發。”
立刻有老臣反駁道:“那你支援聯姻,向葉府八皇妥協,也是站在啟國角度?”
這些老臣子自效命啟國起,一直最引以為驕的便是啟國不參與葉府八皇與三帝戰爭的同時還能捍衛疆土。這份獨善其身,配了他們的清高,故而他們才願為啟國捨生忘死。
此時,他們反對與羽國聯姻除了是擁護穆菀青之外,還有便是不願參與葉府八皇與三帝間的戰爭。
葉清川看得透徹,便直言反擊道:“與羽國聯姻便是妥協?你們莫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莫忘了夏虞兩軍曾在啟國土地上馳騁,莫忘了是王上娶羽國公主,而不是羽國公主招王上!”
一段話說得慷慨激昂,到底便是與羽國聯姻勢得到是幫手,而不是供起焚香磕頭的佛。
幾名老臣再無話,他們發現在這一點上,他們已經無立足之地。無奈下,幾名老臣不約而同的看向君邪,希望他能力挽狂瀾。
誰知君邪卻對葉清川恭敬一拜,道:“受教了。”
在眾臣還沒發應過來之際,葉清川道了句過獎,便立即再向易楓請求與羽國聯姻結盟。
他原本料想易楓見好就收,當是立即拍案決定才是。可誰知易楓卻並未回答葉清川,而那不時輕點玉案的手指
暴露了他的糾結。
這下,那些老臣才反應過來,他們雖在參不參與葉府八皇與三帝戰爭上站不住腳,可卻還有一個更為堅實的理由供他們使用,那便是穆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