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遍尋歸途 > 二百四十五,歸屬

二百四十五,歸屬 (第1/2頁)

楊澤這個搶手貨的首先使用權在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扯皮之後依然沒有定論。這三人無論那一個不是老奸巨猾的人物。

先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免得夜長夢多,有這樣的覺悟任,誰都不會就此輕易放棄放手。

“好了!好了!我們三人爭來爭去,我看也是爭不出個結果來的。不如就把這個的選擇的主動權交給楊小友如何?”

雷天這樣子做也是無可奈何的做法,要是再拖下去,恐怕到時候就不止這三家人來搶“親戚”了。這樣的擔憂也是此時其他兩人心裡所想。早點把事情確認下來然後封鎖訊息才是如今最急切要做的。

“這樣甚好!好徒弟,跟為師回丹盟吧,丹盟的丹藥任由你取用,所有丹方,靈草隨便你試驗煉製。加上為師的指導,保證不出三十年你就能成為一個受萬人追捧的五品丹師!”

不得不說,藥千禾的條件確實讓人垂涎三尺。不說這可以無限制的嗑藥了,單單這三十年成為五品丹師換做是另外一個人就該二話不說上前跪舔了。

可是楊澤恰恰是一個例外。他一直以為,就自己身體的特殊原因丹藥是沒有任何促進作用的。所以第一個條件就是一個雞肋,毫無吸引性。

第二個條件也是如此,既然認為自己都嗑不了藥了,那幹嘛還要花費三十年的時間來學習煉丹。那不是吃飽了撐著嗎?

可這些都不是讓楊澤拒絕藥千禾的真正原因,丹盟已經把那顆長生不老藥早就研究了一甲子了,楊澤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起到最後量產或只是最終定型的作用而已。

所以楊澤如果先投靠丹盟,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最終把長生不老丹弄出來後,被丹盟過河拆橋給幹掉,以免丹方洩露威脅到丹盟如今超然的地位。

如果這個前提是建立在楊澤真的會煉製長生不老丹的前提上。關鍵是那顆黑不溜秋的丹藥當初是從徐福身上坑來的,他壓根就不會煉丹燒藥。更何況這麼高階的東西。

現在楊澤那叫一個後悔呀!不知道當初在落霞星上為什麼就這麼嘴賤,這真的可謂是無妄之災。誰能想到那顆“泥丸丸”真就這麼牛逼。

丹盟是不會去的了,楊澤面對著藥千禾深深的鞠了一躬。

“前輩厚愛小子感激不盡,想必一切事情都是由當初那顆丹藥引起的。實不相瞞,那顆丹藥並不是小子煉製的,你們也看到了,小子的修為著實有些低下,前輩們不能為之的事情小子豈能做到?

這其實是小時候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一個老道人,老道人所給之物。這修仙初窺門徑也是這個邋遢老道人所傳授。”

楊澤胡編亂造,把一切的因果都推給了這個杜撰出來的邋遢老道人。說的似真似假,剩下的就待前面這三個人去發揮想像了。

突然就就冒出來一個老道人,雷天似乎抓住了什麼。

“楊小友,你說的那個道人可是個沒有頭髮的大光頭,頭上還有九個被燙傷的疤點?”

“這傢伙秀逗了吧,都說是個老道人咯,光頭的那是和尚好不。這麼大的人了,連和尚和道士都……等等……難道……”

楊澤心裡不斷腹誹著,可突然想到這道士和和尚是地球上才有的說法,再看看藥千禾和君不器,他們兩個似乎對這個道人和尚並沒有什麼慨念,而雷天卻是知道和尚這個行當的。

從他的形容來看,雷天肯定是見過光頭大和尚的。再聯想起雷天有事沒事喜歡帶著弟子到處裝逼打臉,打抱不平。那麼有沒有可能在某個時候路過地球。只有這樣才能稍微解釋為何他會知道和尚就是大光頭上燙戒疤的。

“雷前輩,就是你了!我從很久之前就聽過你的事蹟,您行俠仗義好打不平,小子對您的敬仰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大河潰堤一發不可收拾。

小子能到您門下修行那是小子三生有幸,就請雷前輩垂憐收下我們兩個吧!”

楊澤表情絲毫不帶半點浮誇,仰慕之情溢於言表。這演技哪裡是眼前這三個人可以比擬的。

雷天沒有想到這小子原來這麼仰慕自己,早知道這樣在六十年前報出自己名字這小子早就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既然剛剛已經達成協議,那麼這會兒君不器和藥千禾也就不能再說什麼了。

“以十年為期,十年以後的今天我們會相約前往天雷門接回楊澤。到時我們希望見到的是一個完好無損的楊澤,不然作為師傅的我們必定會給天雷門上下一個滿意的答案!”

言下的威脅之意已經非常明顯了,雖然楊澤此時說得天花亂墜把一切都推給了一個老道人,但是裡面真相究竟是如何還需要甄作。所以藥千禾和君不器把天雷門先威脅一遍就是防止過河拆橋這種事情的發生。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雷天對楊澤的興趣絕大多數還在那句六字真言上。雖然對長生不老丹還是很有期望,但是那個只有他自己知道的遺址才是他真正關心的。

最新小說: 全球妖變 我被女巫當成了魔神 穿越後繫結貓系統,靠充值當仙帝 御獸:從契約史萊姆開始 從囚徒到司辰 八道橫行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 另類修仙的我,氣哭百萬修士! 巫墟 御獸從旅行青蛙開始 玄幻:開局吃軟飯,出世即儒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