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殿外,侍衛們挺胸抬頭,手持長槍,站得筆直,如同一尊尊雕塑,守護著這片神聖的殿堂。
殿內,燭火通明,金碧輝煌,中央的龍椅上鋪著柔軟的錦緞,顯得威嚴而莊重。
劉禪踏入議事殿的那一刻,整個殿堂彷彿都為之一震,群臣們紛紛起身行禮,山呼萬歲,聲音響徹雲霄。
劉禪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隨後便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四周,心中暗自思量著今日的朝政大事。
未等劉禪開口,便有軍報奏報如雪花一般紛紛送上前來,堆滿了案頭。
這些奏報,有的來自邊疆,有的來自朝內,每一件都關乎大漢的安危與興衰。
劉禪批閱奏報的神情專注而嚴肅,他深知,作為一國之君,每一份奏報都可能隱藏著國家的機密,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萬千黎民的生死。
因此,他對待每一份奏報都格外謹慎,重要的奏報更是親自審閱,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不重要的奏報,早已由尚書檯、丞相府和間軍司三方審閱過,並附上了處理意見。
劉禪只需大致瀏覽一遍,便可做出決斷。
然而,今日的第一份奏章,卻讓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這份奏章,乃是關於編寫《氏族志》的進展報告。
編寫《氏族志》的任務,劉禪原本是交給了張飛,這位大漢的猛將,不僅武藝高強,更對大漢的忠義之士瞭如指掌。
然而,隨著張飛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衰弱,加之兒子張苞戰死,使老人更是心神消耗巨大,這個差事實際上已經交由費禕董允等人去做了。
劉禪翻開奏章,只見上面詳細列出了大漢各大氏族的排行,以及排行的依據。
他仔細端詳著每一個姓氏,心中卻泛起了一絲不滿。
只見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那些功勳卓著、對大漢有著巨大貢獻的氏族,如關羽、張飛、趙雲等家族。
然而,劉禪卻發現,有些氏族的排行似乎並不完全合理,有的氏族雖然勢力龐大,但對大漢的貢獻卻寥寥無幾,卻仍然被排在了前列。
劉禪的眉頭越皺越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滿與疑惑。
他心想:“這《氏族志》的編寫,本是為了彰顯我大漢的忠義之士,激勵士氣,團結民心。可如今這排行,卻似乎有些偏頗,若是讓將士們看到,豈不是寒了他們的心?”
想到這裡,劉禪不禁有些惱怒,他抬頭看向站在一旁的侍從,沉聲道:“去,把費禕董允叫來,朕要親自問他這《氏族志》是怎麼編的!”
侍從聞言,不敢怠慢,連忙應聲而去。
不多時,費禕董允便匆匆趕到議事殿,兩人跪伏而下,朗聲道:“臣等參見陛下!”
劉禪看著費禕董允兩人,神色稍緩,他指了指案頭上的奏章,沉聲道:“你們看看這《氏族志》的排行,可有什麼不妥之處?”
費禕董允兩人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起身,走到案前,仔細端詳起奏章來。
只見兩人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又變得堅定起來。
他們轉身看向劉禪,恭聲道:“陛下,這《氏族志》的排行,確實是臣等所為。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劉禪看著費禕董允兩人,心中不禁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