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不管是哪種選擇,那都是有風險的。
諸葛亮眼睛閃了閃,說道:“長安乃是堅城,守城的又是張郃,且張郃為了守長安,幾乎將關中能召集的魏軍都召集到長安城中了,此刻,不管是京兆尹還是左馮翊,都是守備空虛,或許可以先將這些地方打下來,也要為我軍蒐集軍資。”
作為負責後勤諸事宜的諸葛亮,對於這進入關中的三十萬人的消耗,那可謂是清清楚楚。
為了滿足這三十萬人的吃喝拉撒,諸葛亮可謂是將自己全部的本事都拿出來了。
每天不知道抓掉了多少頭髮。
從他的眼光來看,攻下長安,確實是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畢竟興復漢室,便是要收復舊都。
長安作為大漢西京,自然是首都之一了。
但是諸葛亮辦事向來務實,在他看來,拿下關中各郡縣,讓這些地方能夠給漢軍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軍需,那才是最關鍵的。
法正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陛下容稟,長安雖是巨城,但只要攻下此城,關中各郡縣,必定望風而降,此番越過長安去收復關中各郡縣,損耗兵力不說,萬一進展不順,讓城中的張郃尋得可乘之機,豈非壞事了?”
兩方都有自己的觀點,劉備一時間也不知道用哪個計策好。
“陛下,其實還有一個選擇,便是招降張郃,張郃雖是勇猛,但畢竟是曹魏降將,非是曹氏夏侯之屬,若是以高官厚祿招降之,其未必不肯受降。”
杜尤此刻上前說道。
招降?
這確實是一個辦法。
“只是張郃會投降?”
張郃雖然不是曹氏夏侯氏,但對於逆魏的忠誠,卻也是有目共睹的。
“臣下不才,願做使者,前去招降張郃。”
杜尤當即對著劉備請命。
現在入城招降,危險性太大了。
劉備現在還要用杜尤,這個京兆杜氏出身的郡縣之才,是劉備在關中豎起的大旗。
不然他也不會逾矩給了杜尤侍中之位。
如此之人,自然不能死了。
是故,劉備沉吟片刻之後,說道:“杜芳可為使者。”
這個杜芳,便是杜尤的親弟弟。
劉備既沒有不答應杜尤的計策,也沒有將這個‘功勞’給杜家奪走。
杜尤自然是心悅誠服。
世家本是一體,不管是他杜尤攬下這個功勞,還是他弟弟攬下這個功勞,其實區別都不大。
“臣下替舍弟謝過陛下!”
“今日便去出使罷!”
“諾!”
杜尤泥當即領命。
間軍司訊息不斷的傳過來,以張郃在長安這段時間的表現,便說明他不會是一個投降派。
投降的可能是比較低的。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