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麼敢的?”
這是曹丕心中的疑問。
“深入險境,將自身安危交由他人之手,他以為能擋住孤幾時?十日?二十日。還是一個月兩個月?”
曹丕嗤笑一聲,說道:“那江東孫權,出了名的背信棄義,便是劉公嗣那等狡詐之徒,都差點吃癟,至於那劉公嗣,更不可靠,臧霸與此二人聯盟,還將自己置於險地,已有取死之道!”
想通關節之後,曹丕整個人也輕鬆起來了。
“前方探報訊息可到了,青徐之地誰人鎮守?臧霸軍中,可有可用之人?”
正面硬剛打不過...哦不,是損傷太大。
那就換一個方法。
我曹家經營青徐之地數十年,怎麼也培養了一些自己的勢力,你臧霸突然謀反。
幾人敢拖家帶口,跟你造反?
即便是跟你造反,心志可堅定?
對付這種根基不穩的人,根本不需要硬碰硬,耍些手段,看似強大的勢力,頃刻之間,便有可能分崩離析!
身著儒袍的吳質上前,說道:“青徐之地,鎮守者乃是臧霸長子臧艾,還有東莞郡太守伊禮。”
此東莞自然非後世的東莞。
《漢書·地理志》載,琅邪郡有東莞縣。東漢末至建安初年,設東莞郡,位於今臨沂市沂水、莒縣北部一帶。
“臧艾、伊禮?”
曹丕喃喃自語,問道:“這臧艾何許人也?”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臧艾雖是臧霸之子,然而,父子反目之事,難道還少?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是怎麼衰敗的?
神話故事中,不周山是為何倒塌的?
在絕對的權勢利益的誘惑下,父子之情又算得了什麼?
甚至曹操生前,在曹丕心中,不時泛起大逆不道的想法。
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臧艾以才理著稱,本為黃門郎,在許都入仕,只是因為臧霸詐病,遂歸於徐州。”
前面有一段時間,臧霸稱病過,賺得兒子臧艾歸徐。
“其心志如何?”
吳質老老實實回答:“聽聞頗有心機,非是蠢笨之人。”
聰明人?
曹丕眼神閃爍。
“那伊禮,可與我魏國有書信往來?”
吳質點頭,說道:“一個月前有,但這個月來,未有訊息了。”
這就奇怪了。
曹丕眼珠一轉,說道:“派遣一得力使者前去徐州,說動臧艾或是伊禮歸降,誰願撥亂反正,我許他為徐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