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出現的喪屍很高大,有三米左右。這個特徵倒符合防禦者。可是隨著喪屍的樣貌越來越清晰,那包裹全身的裝甲竟然不是白色,而是銀色。
好吧,不是骨骼,那一身是銀色的裝甲。因為從秋炎處得到了關於強效應合金的資訊,所以秋羽感知蔓延掃上去的一刻,立刻得到了讓他心驚肉跳的情報。
這就是傳說中的強效應裝甲。八倍密度鐵碳合金,因為加入了少量311號元素,實際質量為兩倍,強度則是四倍。
311號元素讓敵人裝甲的強度從八倍降低到了四倍,似乎是件好事。可是對於還在用普通鋼製匕首的秋羽來說,別說四倍強度,就是一點一倍強度,也意味著自己連對方的防禦都破不了。
在物理的世界裡,強上哪怕一點,那就是不可逾越的天塹。就如同鐵釘能輕易釘破石頭,但卻別想用石釘釘進鐵塊裡一樣。物理法則比從一開始,就給宇宙萬物訂下下了絕對的尊卑之分。
四倍的程度,足以讓普通鋼鐵在強效應鋼鐵面前,達到雞蛋與石頭的差距。同能級之下,再多的雞蛋也別想給石頭造成哪怕一絲一毫的損傷。
如果有縫隙的話,或許可以從強效應裝甲覆蓋之外的地方攻擊。可惜人類可以想到的絕地反擊方式,早就被中級文明在千錘百煉的實戰中消除。
這套裝甲就如同一個將使用者徹底包裹的氣球一般,別說縫隙,就連氣體分子都別想透進去。單就防禦性而言,沒有同等級科技的武器,根本不存在正面擊破的可能。
更糟糕的是,在防禦性之外,這套裝甲在其它方面也相當強大。光是感知蔓延能夠理解的方面,就可以確定,它可以依靠反重力方式大幅度消除自重,甚至達到懸浮的程度。增加或減少均勻分佈在裝甲上的各部位反重力力度,能夠加快、強化各種動作。
裝甲上有無數獨立的分子級觀察裝置,透過電磁感測的方式將三百六十度的影像直接送給內部的控制者。簡單的說,就是在控制這套裝甲的人眼裡,根本看不到裝甲的存在,可以直接零阻礙的觀察周圍環境,並且是全景視野。
如果感知蔓延還提供了好訊息的話,那就是這套裝甲的武器和推進系統需要外掛,正好現在都沒有掛上。而無論是反重力還是全景視野都需要消耗內部的能量,裝甲內的戰鬥輔助系統已經在發出能量不足的警告,大概還可以支援三十分鐘的戰鬥,按三秒殺一個,還可以把這裡的所有人殺個幾十遍......
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這是秋羽得出的結論。
裝甲內部的操作者,確實是一隻喪屍,只能寄望於喪屍無法玩懂這種高科技的東西。但可能性實在不大。遊戲不可能弄出一個不能動的鐵塊出來。
秋羽思考了很多東西,但現實中才過去了兩秒。當穿著強效應裝甲的喪屍完全現形,並往前輕盈的邁出第一步時,秋羽突然全速後退。
對秋羽而言,這場戰鬥實在太危險,如果可以戰略撤退的話,他絕對不會猶豫,但直接轉身就跑比戰鬥更加危險。至少要先確定喪屍可以將這副裝甲控制到什麼程度,速度有多快,動作靈敏度有多高。
秋羽一退,喪屍立刻追了上去,速度相對秋羽的全速要差一些,但不多。考慮到體力的衰減,估計只要一分鐘就能追上自己,逃跑行不通。
兩把軍用匕首被秋羽向著喪屍的頭部擲出。喪屍舉起手臂遮擋,但是慢了一步。噹噹兩聲,兩把匕首在命中強效應裝甲後,連一個劃痕都沒留下,就如同玻璃般斷為了數截。
會用手臂去擋,說明這隻喪屍具有一定的智慧,但比起思靠能力更接近本能反應,否則對於完全威脅不到自己的匕首根本沒有擋的必要。而擋匕首失敗,表明了喪屍的敏捷度不高,發揮不出這套裝甲的動作強化優勢。
在即將被喪屍追上時,秋羽突然來了個九十度轉向。喪屍只多衝出了半步,便依靠裝甲的重力控制,完成了幾乎無慣性的轉向,再次追向秋羽。
噠噠噠噠——
士兵們終於在一系列急變中反應過來,一輛坦克計程車兵鑽出艙口,用手中的步槍向喪屍射擊。而另外還留有最後一發炮彈的坦克,則迅將炮口轉向喪屍。
金屬密度的增加並不只是單純的變得更硬,也會讓表面變得更光滑,摩擦力更小。步槍的子彈射在強效應裝甲上後,便如同一輛輛在高速中打滑的汽車般,大多數都被彈向了四面八方。幾顆彈射在秋羽的身邊,把他嚇出一身冷汗。
開槍士兵在引起喪屍的注意後,立刻停止了有害無益的射擊,迅速縮回了坦克內。坦克飛速後退,打算讓出可以使另一輛坦克不至於誤傷自己的射擊空間。
喪屍的速度比秋羽都要慢一些,理應追不上坦克。可是秋羽的感知中,喪屍和坦克的空間中突然出現了無數磁力線。這些磁力線就像將兩者緊緊綁在了一起般,不管坦克開多快,都擺脫不了喪屍。
當坦克繞行,經過距離秋羽不遠處的位置時,秋羽主動接近過去,用感知蔓延瞭解了現在的狀況。
裝甲中的戰鬥輔助系統開啟了電磁鎖定。只要鎖定的目標含有足夠的金屬,就可以依靠電磁力牢牢抓住對方。既可以直接貼上去,也可以與目標保持一定的距離。前者是用來近戰,後者則可以讓自己在一個相對靜止的位置使用遠端武器射擊。
初級文明還在拼命提高命中率,而中級文明卻已經是直接把武器貼到了敵人的臉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