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陳略的心裡話。
最初陳略的目的可能還不是很明確的話,之後就很明確了。
首先是因為孫婉清,只要能幫助孫婉清,陳略肯定願意試一試,其次,隨著淘汰賽,陳略也確實發現了競賽的好處。
任何時候,也只有比較,才能知道深淺,知道高低,不做比較的話,大多數人其實都會陷入迷之自信之中。
像呂雲海,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很厲害,比別人學的早,還有基礎,別說大一新生,就是高年級學長學姐可能也不如他。
可這一次參加淘汰賽,呂雲海算是徹底認識到了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嗯嗯,我們就是這個想法。”
呂雲海急忙點頭,同時偷偷看著陳略。
陳略平常看上去在其他事情上反應遲鈍,怎麼這一次反應這麼利索?
找的藉口竟然如此站得住腳。
“不錯,不錯。”
安遠明看著宿舍內的幾個人,笑呵呵的點了點頭。
雖然安遠明覺得陳略這一次參加競賽有點過早,可看著房間內的幾個人,又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大一期間能參加競賽的,可以說算是整個年級最優秀的幾個人,這一次的競賽情況安遠明也大概聽說了,可以說幾個人都欠了陳略一個人情。
陳略作為隊長,這一次競賽下來,其他人多少也能有點歸屬感,會下意識的以陳略為中心。
這些人也算是陳略的小班底了。
到了安遠明這個年齡,思想並不迂腐,不同的能力,承擔不同的責任。
對於普通醫生來說,能做到兢兢業業,恪守本分,治病救人,那就非常合格了,可對於水平更高的醫生來說,單純的治病救人其實已經落了下乘了。
俗話說,下醫醫病,中醫醫人,上醫醫國,下醫、中醫和上醫,相差的並不僅僅只是水平,還有格局。
眼下的杏林界,是很需要一群有能力的醫生來為中醫正名,來為中醫發聲,未來的中醫也急需要扛鼎的天才。
當一位下醫,尚且需要人際關係,想要成為大醫,自然也要有人能夠幫你發聲,幫你揚名。
人畢竟是社會為主,單打獨鬥在任何職業都是行不通的,哪怕是科學家們做研究,也要有一群幫手。
行醫醫生,安遠明最遺憾的就是,看著中醫一步一步的走到現在,懂中醫的人越來越少,會中醫的人越來越少。
很多患者現在想找一位有水平的中醫醫生往往不得其門。
中醫作為華夏民族土生土長的醫學,傳承數千年,到了今天,不說全民中醫,最起碼也不應該淪落到這種程度。
而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中醫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中醫人才,而是一群,一大批。
這些孩子們聚在一起,要是能志同道合,共同成長,也算是一件幸事。
“你小師叔,認識了嗎?”
安遠明笑著問劉鵬凱。
“已經認識了。”
劉鵬凱急忙道。
劉鵬凱是見過安遠明的,畢竟是師公,很早就認識了,小時候還被帶著去給師公拜年,沒少收壓歲錢。
“嗯,很好,看著你們這些年輕人,我都覺得自己年輕了。”
安遠明笑呵呵的道。
安遠明過來也沒什麼別的事,陪著幾個年輕人說了會兒話,就起身告辭了。
一群人把安遠明送到門口,目送著安遠明走遠,這才返回。
“學弟,你竟然是安老的徒弟,怎麼不告訴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