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林千行拿魚給老蠢貨吃。
老蠢貨再次給林千行貢獻了崇拜值。
林千行得到答案,信眾一次貢獻的崇拜值是有上限的,但其可以在消耗掉之後緩緩回覆。
這是個很有用的發現。
隨後林千行就又得到一個新的發現,那就是信眾貢獻的崇拜值是有變化的。
林千行給老蠢貨吃魚,他頂天了給自己0.3的崇拜值。
但給老蠢貨一條鹿腿,老蠢貨就會直接將自己所有的崇拜值都給林千行。
也就是說,崇拜值的本質有點類似於交易。
你給對方的好處越多,對方回饋的崇拜值就越多。
然後個體擁有的崇拜值是有上限的,超出那個上限,你給的好處再多他也不會反饋給你崇拜值了,需要等他回覆了才行。
林千行忽然反應過來,這不就是NPC的經驗池嗎?
NPC釋出任務,然後玩家完成任務,NPC就會用經驗感激玩家,任務越高階越困難,給予玩家的經驗越多。
但一個NPC一天的經驗是有限的,所以他每天能夠釋出的任務也是有限的。
日常任務完成,NPC就不會再發布任務給予經驗了。
在他玩過的很多RPG遊戲裡面,都有這樣的設定。
將崇拜值看成經驗,那麼從信眾那裡獲取崇拜值的過程就是幫助NPC完成任務。
這樣一想,林千行瞬間就知道自己之後該怎麼發展了。
他腦子裡面甚至已經有了畫面。
【信眾:您就是萬能的神獸嗎?我家的下水道堵了!】
【玩家:沒問題!我馬上幫伱疏通!】
[提示:您完成了任務【疏通下水道】,獲得信眾的崇拜值*10。]
林千行猛地搖了搖頭。
這也太離譜了。
收集信仰應該只需要偶爾顯靈就行了。
之前他救下那些小鳥,其它沒被他救下的鳥也貢獻了崇拜值,所以並不需要真的像是玩家一樣每個NPC都去服務,明明都有滅世的偉力了,卻還要給普通人疏通下水道。
隨後的兩天裡面,林千行探索了周遭的情況,發現並沒有見到人類,於是便開始準備發展新的信眾。
他的目標就是那些鹿群,還有附近的獐子,以及一種林千行也不認識的動物,那玩意兒額頭上長著獨角,看著像是犀牛,但上下顎卻又有突出的利齒。
不過這種像是犀牛的動物被林千行排在了最後。
主要是這玩意兒體型太大,林千行沒把握制服。
他優先選擇的還是那些小鹿。
林千行事先花了點時間打造了一個簡易的柵欄,周遭用荊棘圍住,準備到時候用來關小鹿。
然後便和老蠢貨一起去抓小鹿了。
抓之前,林千行用觸尾連線,再三叮囑老蠢貨不能一口咬脖子咬死,只讓老蠢貨制服小鹿。
還好,老蠢貨雖然對標人類來說有點笨,但作為動物來說,還是有點智商的。
所以林千行的意思它也很快就搞懂了。
於是乎,這一次狩獵中,林千行和老蠢貨成功的抓住了兩隻小鹿,並將其用藤蔓製作的繩套牽回了柵欄裡面。
然後林千行就嘗試著打算把它們發展成信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