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漆的濃煙從山口之中向上噴薄而出,直入雲層。
在山口周圍寸草不生,遍地都是光禿禿的晶石,萬里不見一點綠,乃是實打實的生機斷絕之地。
在山口位置,寬足有十里的火山口中噴湧著濃烈的地火,一簇簇火紅的岩漿隨著地火的噴湧而打在四周被不知多少年來地火燒灼鍛鍊而成的山口晶石之上。
“轟~”
一聲聲沉悶炸響,恐怖的高溫引得空氣發出一聲聲爆裂之音,在萬里之外不時路過的兇獸都對這裡存在本能的忌憚,只敢在外遊離,而不敢靠近。
但是,就在這樣的絕地之中,且還是火山口正中央卻生長著一株一丈高,通體黑中隱現火紅,堅俞金石。
梧桐!
神話中記載,乃鳳息之樹,僅此一點就可知其神效。
莫說神話,便是在凡俗之中的梧桐亦有珍貴的價值。
《本草綱目》記載梧桐皮、葉、種子均可入藥,可治腸痔、燙傷、小兒口瘡等。且梧桐高大挺拔,冠形優美,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對抗性,是公園、綠地、社群、校園及庭園綠化的良好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初唐文學家虞世南的《蟬》中寫道:“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讚揚蟬性情高潔,擇梧桐這種良木而息。
梧桐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稱。是地球華夏有詩文記載的最早的著名樹種之一。關於對梧桐一樹的描繪,最早可見於先秦文獻《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之句,成為梧桐引鳳凰傳說的最早來歷。
梧桐木亦是經濟價值木材輕軟,為制木匣和樂器的良材。種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為不乾性油,一般可進行烘乾使種子風乾,水煮,口服有良好的消腫作用。
忠貞愛情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幹挺拔,根深葉茂,在詩人的筆下,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徵。孤獨憂愁風吹落葉,雨滴梧桐,悽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筆下孤獨憂愁的意象。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極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位亡國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裡的落魄相。
宋代種植梧桐樹也很多。北宋朱長文於蘇州建樂圃,其作《樂圃記》稱其園中植有梧桐、松柏等樹:“柯葉相幡,與風飄颶,高或參天。”北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載北宋洛陽名園十九處,多植有梧桐樹,最著名的是叢春園,“桐梓檜柏,皆就行列”。徐積《華州太守花園》詩“卻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鳳凰來”句,描述關中華州城官家園林中種植梧桐造景之況。
元代庭院種植梧桐造景,元詩詞可證。如丁鶴年《題鳳浦方氏梧竹軒》詩:“鳳烏曾聞此地過,至今梧竹滿丘阿。”吳興(今浙江湖州)人郯韶《碧梧翠竹堂》詩:“去年種桐樹,綠葉高雲涼。”都是對元代梧桐樹造景的描述。明代梧桐樹常栽植在庭前、窗前、門側、行道旁。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雲:梧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賞心悅目,人家齋閣多種之”。陳繼儒《小窗幽記》對庭院中梧桐樹配置有“凡靜室,前栽碧梧,後栽翠竹。前簷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閉之,以避風雨,夏秋可以開通涼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葉,以舒負暄融和之樂;夏秋交蔭,以蔽炎爍蒸烈之威”之載。
梧桐去掉栓皮的樹皮味甘;苦;性涼祛風除溼;活血通經。
梧桐的種子味甘;性平清熱解毒,順氣和胃,健脾消食,止血。
明代所建的蘇州著名私家園林拙政園有“梧竹幽居亭”景點,旁植梧桐、翠竹,如今梧桐已成古木。明末揚州著名私家園林影園也植有數株梧桐。
漢代梧桐樹被植於皇家宮苑,《西京雜記》載:“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荊桐。”“五柞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魏晉時種植梧桐樹開始增多,晉·夏侯湛《桐賦》曰:“有南國之陋寢,植嘉桐乎前庭。”南朝著名文人謝眺《遊東堂詠桐》詩有“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餘;葉生既婀娜,落葉更扶疏”句,是在庭院中植桐。
大規模種植梧桐樹則是前秦王苻堅,《晉書·苻堅載記》載:“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桐竹數十萬株於阿房城以待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對種植梧桐有“明年三月中,移植於廳齋之前,華淨妍雅,極為可愛”之論。
《本草綱目》記載了梧桐具有降壓、止血、降血脂、鎮靜等作用,常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外傷出血等。主治:腹瀉、疝氣、鬚髮早白。
梧桐的花味甘;性平利溼消腫,清熱解毒。
梧桐的葉味苦;性寒祛風除溼;解毒消腫;降血壓。
唐代種植梧桐樹極為普遍。《隋唐嘉話》記載:“唐初宮中,少樹,孝仁後命種白楊……更樹梧桐也。”是於皇宮中種植梧桐樹。段成式《酉陽雜俎》稱:“歷城(今濟南)房家園,齊博陵君豹之山池,其中雜樹森?,曾有人折其桐枝者,公曰:何為傷吾鳳條,自後人不復敢折。”是私人園林中種植。李賀《天上謠》詩“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是庭院中種植梧桐樹的寫照。
清代種植梧桐樹的熱情不減,陳扶搖《花鏡》對梧桐樹造景有“藤蘿掩映,梧竹致清,宜深院孤亭,好烏閒關”之說。康熙時浙江著名文人高士奇於隱居處嘉興平湖城建“江村草堂”園林,園中闢有“碧梧蹊”景點,其作《江村草堂記》載:其景是“蘭渚後碧梧夾道,行其下者,衣裾盡碧。清露展流,則新枝初引;輕涼微動,則一葉飄空;墅中在在皆有,此地獨多”。李鬥《揚州畫舫錄》記:“臨水紅霞”景點有“桐軒在飛霞樓後,地多梧桐”之載,此外揚州的張琴溪家的“雙桐書屋”和馬日珀的行庵等園林也以植梧桐盛名。
梧桐的根味甘;性平祛風除溼,調經止血,解毒療瘡。
說明在商末周初,梧桐樹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關注。其後的《尚書》、《莊子》、《呂氏春秋》等先秦文獻均提及梧桐樹。春秋吳王夫差建梧桐園於園中植梧桐樹,梁任防《述異記》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一名琴川。”
晉·傅成《梧桐賦》則述說了門前列行植梧桐樹招引鳳凰的盛觀,有“鬱株列而成行,夾二門以駢羅”賦句稱道。
樹皮的纖維潔白,可用以造紙和編繩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刨花,潤髮。葉做土農藥,可殺滅蚜蟲,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抵抗性。
高潔品格梧桐在古詩中有象徵高潔美好品格之意。如:“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詩經·大雅·卷阿》)。”詩人在這裡用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瘋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徵品格的高潔美好。古代有“栽桐引鳳”之說。
離情別緒在唐宋詩詞中,梧桐作離情別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詩人以昔日的盛況和眼前的淒涼作對比,描寫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亂失去了楊貴妃後的淒涼境況。
而此時,這火山山崖之上的梧桐樹,便為修仙界之梧桐種。
仔細看去,便可見其根深入地火之中,入不知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