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街邊處,往日裡能聽到冰糖葫蘆的叫賣聲:“蜜來哎,葫蘆兒,冰糖兒多呀哎,葫蘆兒,冰糖兒多呀哎。”
聽著就讓人流口水,花幾個銅子買兩串兒,咬一口嘎嘣脆,有甜有酸倍美味。
而現在,一大幫學生走上街頭,一手拉著橫幅標語,另一手揮舞著拳頭,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不籤二十一條。”
袁鵬飛站在邊上,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東西難道是遊個行,喊兩句口號就能變得了嗎?
這得靠實力啊!
難道袁大總統他想這屈辱的條約嗎?
他肯定也是不想的。
在看到二十一條時,袁世凱氣得騰的一下站起,臉色漲紅,憤怒道:“混蛋加三級!簡直似以朝鮮視我!”
他沒想到自己的運氣這麼不好,居然攤上了如此變態的日本人,如此變態的不平等條約。
當天他便召集領導班子商量,眾人首先以“國力不足”的理由否定了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後商討了整整一夜,才研究出了一個萬般無奈的辦法:談判。
其實本來民國政府想趁德國和奧匈帝國在歐洲被群毆的良機,主動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混個戰勝國。
憑此收回德國從清政府手中租借過去的膠州灣,並終止兩國相應的《辛丑條約》賠款。
但這個想法被無良的日本人破壞了。
一來日本早就看中了德國人霸佔的膠州灣,不可能讓民國政府順利收回。
二來一旦民國政府成為戰勝國,跟其他協約國打成一片,就會影響日本對民國政府的控制力。
因此,日本人不惜以動武為威脅,迫使袁世凱宣佈中立。
就和日俄戰爭時期一樣,日本和英國踏上了華夏的土地,把德國人狠狠的揍了一頓。
英國人忙著回歐洲大陸收拾德國人,小日本可就留下不想走了,21條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讓無數人站起來反對,讓袁世凱氣紅了眼睛拍桌子的條約,豈是那麼簡單。
日本人的野心很大,四點核心內容。
第一,把魯省變成日本的勢力範圍,直接放到了碗裡,任憑他拿著筷子分食。
第二,東北和內蒙,以及沿海港灣、島嶼是它煮在鍋裡的肉,在這裡日本人要享受比其他列強更具優勢的優先權。什麼時候他想吃了,那就得讓他吃。
第三,要民國政府最大的鋼鐵廠漢冶萍公司主權,既增強日本的工業實力,又能削弱民國政府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民國中央政府必須聘請日本人做顧問,許多涉及外交、內政、軍事的事情都要跟日本人商量了算。
一句話,讓民國政府降格成為日本的附屬國,跟認了個乾爹似的。
石敬瑭的兒皇帝也不過如此吧!
民國政府把歷來官場一脈相承的磨洋工辦法都使上了。
第一個減少談判次數。
日寇的代表說:“我方希望每天談判,以趕快解決為原則。”
中方則討價還價道:“每週談一次,且談判只能在下午舉行,我上午還要處理其他公務。”
討價還價的最終結果是每週談三次,下午舉行,每次談兩小時。
第二個縮短談判時間。
每次開會,中方代表陸先生儘量多說幾句開場白,好不容易說完開場白,又讓服務員上茶,茶杯還特別大,等茶喝完,才開始談判。
可是陸先生那慢悠悠的說話節奏,堪比電影裡的慢動作分解……如此一來,正事還沒談,會議時間倒是悄悄從指縫間溜走了。
陸先生熬得很辛苦,開場白編不出來了,茶也喝到想吐了,幸好事情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