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個震驚世界的訊息傳來了,俄國的太平洋艦隊被打敗了,俄國人最後一絲勝利的希望不復存在。
在5月底,日本東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率領其東鄉艦隊,在對馬海峽與俄國艦隊展開了激烈的海戰。
日本艦隊艦艇在數量,火力,速度上均佔優勢,並且還是以逸待勞,做出了一個完整的海上伏擊計劃。
而俄國艦隊經過220天的環球遠航,人員十分疲憊;同時又不注意偵察,對敵情一無所知;又沒有作戰預案,各艦長只知道集中火力打敵旗艦,可謂是愚蠢至極。
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除3艘逃往海參崴之外,其餘全軍覆沒,艦艇損失總計達27萬噸,近五千人陣亡,近六千官兵被俘。
而日方只損失魚雷艇3艘,人員陣亡僅百餘人,傷近六百人。
明眼人都知道,這場戰爭是打不下去了。日本人後面有英美支援,俄國人海上力量沒有了以後,是無論如何也贏不了的。
再打下去,那就成了比拼國力的消耗戰。當然,俄國是老牌列強,國力雄厚比日本強出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這場戰爭爆發在遠東,西伯利亞大鐵路環貝加爾湖段沒有修通,從歐洲到遠東有將近六星期的行程,每晝夜卻只能開23列軍車,後勤保障情況的混亂驚人。
所以,當這場海戰結束以後,就意味著戰爭即將進入尾聲,後面的就是談判桌上的較量了。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事情,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利益。
列夫拉夫斯基只是鐵路兵站的一個少校後勤官,他不需要明白的太多,他只知道俄國戰敗後,用不了多久他就不可能繼續在這裡待下去了。
被劃撥在他私人倉庫裡的武器裝備,難道再運回俄國嗎?
俄國可不缺他這點破銅爛鐵,拿回去他就沒有買家了。而日本人已經勝利了,顯然是不會買的。他的選擇只有清政府或者一些武裝勢力。
這些天,他也試著跟清政府的一些官員眉來眼去,推銷他手裡的馬克沁重機槍和那一百多杆步槍。
只是情況很不理想,這些官員對於這些新式的武器裝備並不感興趣。他們只對錢,以及那些可以變成錢的物資糧食感興趣,如果價格低一些,他們很樂意轉手賺一筆。
列夫拉夫斯基手中普通的物資都拋掉了,但是那些東西的價值,還不到他手中軍火價值的五分之一。
正當他愁眉不展的時候,袁鵬飛的拜帖送到了。這是他目前為止挖掘的優質客戶之一,迄今為止已經賣給他四十支水連珠,純賺兩千大洋。
他有預感,這筆買賣能不能做得成,就看這一回了。
次日,列夫拉夫斯基按照清國人的習俗,擺了一桌酒宴,備上了他最喜歡的伏特加,用來招待客人。
傭人傳來訊息,他便立刻迎了上去,用生硬的漢語客氣的說:“袁,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他也算是半個華夏通,就是這語言還有些太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