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起正事,蘇雲的心便沉靜了下來,她拿起筆,把俞孃的話仔細地記錄了下來,繼續問了幾個問題。
當問到“小郎君有時候是不是會傷害旁人”時,在場所有人都臉色一變,蘇娘忍不住輕輕叫了聲,“少夫人……”
聲音中充滿了不安。
小郎君還只是一個5歲的小孩啊,如果這麼小便會傷害旁人,那可不得了,少夫人怎麼會這麼問?
蘇雲卻置若罔聞,只定定地看著俞娘,俞娘咬了咬唇,小聲道:“也不能說是傷害旁人,只是有時候有些人在背後嚼舌根,說……說小郎君是天煞孤星,註定沒有人疼愛時,小郎君會……會情緒激動,甚至會……會……”
見俞娘有點說不下去,蘇雲眼神一沉,接過了她的話,“會做出一些暴力行為,是嗎?”
俞娘眼眶紅了,點了點頭,喏喏道:“可是小郎君不是故意的,他還那麼小……”
蘇雲抿唇不說話,是,不是故意的,這麼小的孩子,哪懂什麼是有意無意,他不過是……無法管控自己的行為。
卻聽俞娘繼續道:“其實之前,三郎君和小郎君很要好,他們年紀差不多,雖然在輩分上,三郎君是小郎君的叔叔,但玩鬧起來也只是如同齡孩子般。
只是……只是有一回,大郎君又一次來信說不回來,那大概是一年半前,大郎君立下戰功被人傳為戰神,夫人早早便寫信讓大郎君回家過年,誰知道大郎君依然不回來。
三郎君便……便遷怒小郎君,說是因為他和……少夫人,大郎君才不回來,說了幾句不好聽的話,小郎君便發了好大一通脾氣,還把三郎君推倒在地上,害三郎君扭傷了腳,之後……”
俞娘拿起手帕拭了拭淚,哽咽道:“夫人罰小郎君跪了一晚上祠堂,還不許任何人去陪他……那麼小的孩子啊!那個祠堂到了晚上又黑又陰森,便是大人心裡都發毛,何況一個小孩。
第二天老奴去接小郎君時,小郎君整個人縮在角落裡,連老奴走進他都讓他害怕得尖叫,回去後便發起了高燒,好不容易才救了回來……”
蘇雲的心猛地一顫,好不容易才穩住自己顫動的手,把這些事情一字一字地記錄了下來。
圓臉年輕人——秦緩此時看著女子抿得緊緊的嘴角,和眼神裡的認真疼惜,眼裡已無半分玩味,臉上現出沉思的表情。
過了好一會兒,蘇雲終於把要問的都問完了,她看著三大張寫滿了字的紙,長長地吐了口氣。
蘇娘不由得擔心地問:“少夫人,小郎君……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小郎君……小郎君是不是生了什麼病?”
剛剛那些問題,一個比一個讓蘇娘聽得心驚,隨著這些問題,蘇娘彷彿看到了一個自卑、易怒、心情變幻不定並常常表現出攻擊性的孩子,這……這還是她認識的小郎君嗎?
蘇娘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此時也忍不住猜測,小郎君是不是腦子……有點不正常?
蘇雲微微垂下眼眸,自然明白蘇娘在想什麼。
即使是在現代的中國,人們對心理問題尚且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對它給予足夠的重視,更別說常常被忽略的兒童心理。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因為家長的疏忽或影響有了心理問題,並漸漸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毀了自己一生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實驗證明,很多犯人產生犯罪心理的根源,便是他們小時候受到過的心理創傷。
而且因為對心理問題的認識不足,很多時候僅僅因為孩子表現出來的異樣,父母便會給他們貼上“精神病”的標籤,連最親近的人都如此,何況旁人。
曾經,蘇雲一個從事兒童心理諮詢工作多年的朋友一臉無奈地對她說:“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正常的教導和開解,而不是小朋友不聽話,便認為他們患上了精神病。”
不過經過剛剛的一番瞭解,蘇雲心裡已經初步得出了結論,情況沒有嚴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心情不由得輕鬆了幾分,微微揚起嘴角轉向蘇娘道:“蘇娘,若是連你都這樣想,家銘受到的傷害,便很難好起來了。”
所有人都一臉好奇地看著她,顯然在等她解釋剛剛那一系列奇怪的行為。
蘇雲頓了頓,儘量把一些難懂的名詞轉換成大白話,沉聲道:“小郎君確實是病了,但不是什麼無法治癒的病,他是……心裡生了病。
一個孩子若長期生活在家教嚴格、家庭氣氛壓抑的環境中,便會很容易形成自卑、敏感、易怒的心理。
若是這種環境還給孩子的生存帶來了威脅,孩子便會呈現出暴力傾向和無法剋制的衝動,因為他的大腦已經習慣將周圍的環境視為威脅,你們可能不相信,這只是孩子適應環境的存活機制,是孩子經歷創傷後的壓力反應。
就像猛獸把自己的幼崽推入弱肉強食的森林中,為了生存,幼崽只能從本能的求生欲中掌握生存的方法。”
在現代,這種心理疾病叫對立違抗性障礙,一般在孩子8歲左右出現,最早可能從3歲就出現。
而剛剛蘇雲問的問題,是對孩子是否患有對立違抗性障礙做的初步檢查。
幸好家銘的對立違抗性障礙症狀還算輕微,即便沒有專家的幫助,父母也可以透過和孩子溝通,或改變培養方式,使孩子的症狀得到好轉。
只是心理問題最為棘手,很多時候影響它的因素不在患者本身,而在他生存的環境。
要如何為家銘在顧家創造一個可以讓他痊癒的環境,也實在是個大挑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