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鯊12呼叫飛鯊9、10、11,準備三角定位。”
飛鯊6與飛鯊12,中隊中唯一的兩架j15s,算是飛鯊中隊的兩個核心,少掛載了兩枚pl15,改為吊艙。
“飛鯊9,收到!”
“飛鯊10,收到!”
接到命令的3架飛鯊戰機迅速疏散,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想要徹底探明干擾源的方向,就需要空間尺度的三角定位了。外星飛行器的干擾範圍是球形的空間範圍,透過飛鯊空間位置的不同、干擾強度的不同,計算機可以大致算出干擾源的位置。
干擾雜波劃過3架j15t的機體,機載計算機將資料傳送至帶著吊艙的j15s上,j15s後座電子戰員操縱計算裝置計算干擾源。
機載裝置雖然不如民用裝置的晶片那麼先進,但是軍品在這一刻突出的就是穩定性與可靠性,而且空間上的三角定位並不困難,只不過在型別1的影響下,有很大的誤差,不過鐳射雷達會彌補掉這個誤差。
計算出資料後,在通訊被徹底干擾前,將資料傳送至劉駿。
“飛鯊12,呼叫長空,干擾源方向12點鐘,上方,距離10000!head on!重複!head on!”
“長空,飛鯊13,收到.”
就在飛鯊12傳送完資訊後,劉駿看向數字化前座艙蓋,在空間尺度上標註出一個紅色的球形區域,大概20km的範圍,在鐳射搜尋雷達的掃描範圍內。
拋棄副油箱,越過飛鯊中隊12架戰機與敵人交火的範圍,向著該區域飛去,劉駿自己都沒發現,戴著氧氣面罩的嘴角微微翹起,眼睛深處散發出興奮。
唰!
j15t在高空拉出航跡雲,向著異常區域飛去,劉駿操控著機艏的鐳射雷達準備找到開啟光學迷彩的型別3。
eodas內,捕捉到其他j15t的rfid,j15t已經和剩餘的型別1處於面對面接近,雙方很快就要接觸了。
在高畫質熱成像中,劉駿清楚的看到飛鯊中隊在進入視距內戰鬥前,把攜帶的24發pl11a中距紅外彈全彈發射,再次削掉了20架型別1,後剩餘的18架型別1繼續向著飛鯊中隊靠近。
當距離進入pl10導引頭鎖定範圍後,12架j15分別發射pl10,再次擊10架型別1後,剩餘的型別1只剩下8架,而雙方也進入了危險的20公里,在面對面飛行下,雙方在30秒左右就會交錯。
在這個時候,飛鯊中隊長的機體向上打出改裝為訊號彈的干擾彈,兩發紅色訊號彈在空中亮起。
戰局開始出現變化,疏散後的雙機編隊,長機在接近型別1的時候,迅速進行右迴避機動,而僚機則向著左側進行迴避。
兩側各有6架飛鯊,這讓8架型別1索敵邏輯似乎出現了錯亂,8架幾乎同時向著右側的僚機追了過去,而此刻右側迴避的長機迅速調轉機頭方向,鎖定把屁股對準自己的型別1,全彈發射。
6枚pl10向著8架型別1追了過去,在爆炸中擊落5架型別1,還剩下3架型別1繼續咬著j15的屁股,不過在僚機有意的牽制下,雙方保持在3km的安全距離上,並不斷在身後播撒“霧霾干擾彈”。
此刻,劉駿已經飛抵三架型別1上空5km處,壓右坡度,扭頭看向下方的型別1,導彈導引頭跟著頭瞄轉動,鎖定下方剩餘的3架型別1,摁動發射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