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敬師徒三人下山時還是五月芳菲天,此時回山,已經是秋高氣爽的金秋時節。
留在華山玉女峰坐忘觀的徒弟們,見到師父帶著師弟終於回來,喜悅之情無不溢於言表。
半年時間過去,坐忘觀的香火仍舊是相當旺盛,而且襄陽之戰過後,“武林盟主”的大名遍傳天下,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
或是華陰縣,或是山腳下的小鎮,更有人直接于山中某處結廬而居,想著如今亂世,能在華山趙仙師威名庇佑下過上安穩日子。
除此之外,還有像渭南李家老店遇到的那種情況,受了趙志敬弟子大恩,專程來到華山致謝的。
而趙志敬奔波數月,回到熟悉的坐忘觀後,生活也跟著重新慢慢歸於平淡。
“將軍。”
“這茶不錯啊。”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蠻兒,站住別動,還有兩筆就畫完了。”
弈棋、品茗、撫琴、書畫,趙志敬舒舒服服的過了幾天悠閒日子,跟著又開始為徒弟們準備新年禮物。
“孩子們大了,越來越不好糊弄了。”
下山遊歷的那些弟子,眼界閱歷肯定都有不小長進,再想像前兩年一樣用壓歲錢簡單打發可不容易嘍。
好在山南海北前來華山拜訪的賓客一批接著一批,其中不乏武林大豪、世家顯貴,帶來的拜禮不收不收,將近一年時間也存下不少。
按著每人的喜好挑選一件,畢竟這應該是跟徒弟們一起過的最後一年,以後可別說為師小氣。
而伴隨著初雪降臨,在江湖中歷練一趟的弟子們,也陸陸續續回到華山。
“師父,弟子從臨安帶回兩壇藍橋風月,入口生津、口感醇厚,您一定得嚐嚐。”
“師父,這是東海一帶特產的水玉,以後可以放在觀中驅邪避兇。”
“師父,弟子游覽五嶽,偶遇一隱士贈予這幅範中正的真跡,還請師父題款。”
“師父.”
一樁樁,一件件,雖只不到一年的時間,劉清行等一眾弟子卻是各有不同境遇。
與在山上的時候相比,他們變得更加沉穩,眼下雖然都是笑逐顏開的喜慶面容,但一個人孤身在江湖中闖蕩,哪有可能事事順心?
趙志敬作為過來人自然心中有數,不過並沒有當面點破每個人的小心思,而是默默張羅了一桌好酒好菜,用來犒勞徒弟們。
“江湖路遠,回來就好。”
時隔許久,終於又見到師父親切模樣,一眾弟子頓時覺得山下經歷的那些辛苦和磨礪,現在都不值一提。
但旅途中遇到需要做出抉擇的是非對錯,加上看不透、想不通的迷惘之處,經過一開始多少有些抹不開臉面的短暫尷尬,最後還是要請師父開導解惑。
就在這樣的氣氛中,轉眼間又到年關。
此時坐忘觀十七名弟子尚缺一人,那就是去往巴蜀提升廚藝的鹿清篤。
而且直到除夕的前三日,全真教每年比武較量的這天,仍是遲遲未歸。
“師父,鹿師兄他”
楊過還未說完,趙志敬已經肯定道:“放心吧,咱們等清篤回來一起過年。”
又過一日,已經被大雪封山的玉女峰上,終於有一個高大人影出現在山腰處,深一腳淺一腳的朝著坐忘觀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