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趙志敬與徒弟們也算正式在這華山玉女峰紮根下來。
因為手頭的東西暫時有限,便就一切從簡,從山中找來一塊大石,搬至山腰入口處,刻上“全真”二字,充作山門。
大概是因為李莫愁的緣故,極少有附近的人往這邊靠近,也看不見有什麼江湖人士出沒,倒是多了幾分清淨。
偶爾有遠來遊覽玉女峰的行人過客,錯過了宿頭,又不知道這裡曾發生的事,便會前來借宿。
趙志敬便讓徒弟們騰出一間房,與其他師兄弟們擠擠,好給客人居住。
又過了幾日,弟子們思前想後,將往後要用到的諸般食物列出清單,呈給了師父。
在這時節若想要修建道觀,往往是由官府發動募捐,或是當地豪紳主動出資,再就是道士四方化緣,一點點積攢而成。
趙志敬自然不會去找官府,便是衝著全真教重陽宮的面子說成了,到頭來也是去盤剝窮苦百姓。
說不定最後還是黃老爺帶頭出錢,再如數奉還,而窮人們的錢,一半歸官府,一半修道觀。
遊說當地豪紳?那是跪著掙錢。
下山四方化緣?那是山裡掙錢。
這些都不如靠著徒弟們,站著就把錢掙了!
華山上物資豐富,有的是樹木石材,徒弟們年輕力壯,有的是時間力氣。
修建道觀所需的人手,瓦作、土作、石作、木作、彩畫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咱們自己都有。
所缺無非就是能開工的材料,例如鍬錘釺鑿,油漆磚瓦這些,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
“看來是時候下山一趟了。”
趙志敬想著除了採買修建道觀所需的物事,眼見天氣轉熱,也該給徒弟們多備兩套衣裳,像楊過與關蠻兒這種還在長身體的孩子,去年的衣裳今年就不能穿了。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對了,還要順道去拜訪一下關長虹在潼關的朋友,可以託他們將自己帶著關蠻兒留在華山的訊息送往咸陽。
本來需要採買的東西就很多,在上次那個集鎮未必全能買到,加上關蠻兒這一節,乾脆就往潼關一去。
“清行,清昊,清華,清篤你們幾個隨為師下趟山,其他人好好留在山上,等為師回來。”
楊過是徒弟們中武功最高的,而且趙志敬不在時,還可以照顧關蠻兒,所以留下。
張清致則是最穩重的,留下照看師弟們趙志敬最為放心。
轉過天來,師徒幾個用了早飯,便趕上馬車下山,其他徒弟一路送到山腳,這才依依不捨的回去。
如今趙志敬不在,一群人就等沒有了主心骨。
好在華山此去潼關,路途並不遙遠,只要事情順利,最遲明天也就能回來了。
趙志敬將需要採買的單子交給劉清行,準備分頭行動,自己這邊去拜訪關長虹的朋友,劉清行幾個則是先去集市看看,這樣就能多省些時間。
當時收下拜帖後,關長虹介紹他在潼關的這位朋友姓陳名陽,是當地大豪,為人好武,曾經拜入少林寺成為俗家弟子。
上了年歲後,便回家娶妻生子,繼承家業,但好武的性格不改,對江湖上的朋友頗為大方,府上養著不少武師,平日裡時時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