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初修通九竅,九竅原在尾閭穴。”
“先從湧泉腳底衝,湧泉衝過漸至膝。”
“膝過徐徐至尾閭...”
“...重樓十二降宮室。”
趙志敬將全真大道歌的口訣一字一句慢慢說了,中間穿插著各處穴位的講解,還有實在的修煉法門。
“初學乍練,不可急於求成,若覺得穴道滯澀,或是胸口憋悶,便是修習的方法有誤,不可再練。”
楊過只聽了一遍,就已經把口訣全部記住,他原本受過歐陽鋒那等絕頂高手的指點,雖然因為逆練九陰神智瘋癲,但傳功時一板一眼絕無差錯,所以楊過對這等最粗淺的入門內功,輕鬆便能掌握。
只不過他從小孤苦,好不容易有了郭靖黃蓉收養,又不肯實心實意的接納他,難免導致性格偏激、疑心重了一些。
如今到了這陌生的重陽宮,更是舉目無親,加上最開始的那些事端,雖然此時趙志敬是真心實意的傳授,楊過仍舊不敢全盤相信。
“你先去將口訣記牢,然後依著為師講解的法門試著修煉,等內功稍微有了根基,再去學拳腳兵刃,方可事半功倍。”
趙志敬說完,揮手示意楊過退下,跟著便去指導其他弟子的武藝。
剛才學習經文時,就像放羊一般散漫,只因為那是沒辦法的事。
前世跑去當道士,為的就是舒舒服服躺平,要是還得辛苦學習,那不是白當道士了嗎?
這世又是道士,但也只是一個身份,這裡的全真教更是一個江湖門派,你光靠唸經又念不死別人,說到最後還是看誰的拳頭大。
所以在講經釋義這一塊,雖然兩世都是道士,但並不怎麼能拿得出手。
可要說到武功,趙志敬可是實打實的全真教三代弟子第一,沒有半點水分。
指教這些徒弟,可以說是簡單拿捏。
“這一劍,要再高兩分,手腕不要僵硬,要順著手臂的力量由下至上將劍尖挑上去。”
“腰!從腰部發力!讓你們好好扎馬步,一個個就知道偷懶,這腳法講究的是虛中帶實,若對手防備的快,自然要中途變招。”
“但若對手未來得及反應,便要再次發力,直取胸前檀中穴!”
“再看看你這一腳,軟綿綿的沒半點力氣,倒像主動投懷送抱一樣!”
趙志敬一派嚴師風範,見其他弟子中有人偷笑,訓斥道:“笑?笑什麼笑?說他沒說你們是吧?”
“今天該有的課業結束後,都去給我扎馬!”
師父雖然嚴厲,但一眾弟子心裡都是暗暗高興。
因為以前教授武功時,趙志敬往往都是將口訣傳了,然後將招式演示一遍,之後全憑個人悟性去練習。
像今天這樣手把手的教導,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只有趙志敬偶爾心情極佳的時候,才會開金口指點兩下。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在全真教中,前身唯二能拿出手的,一是王處一大弟子,二是同輩中武功第一。
而且前者還需要後者來穩固,否則就是個無用的虛名。
這樣一來,必須要抓緊時間專心練武,他心中還有著拿下首席大弟子然後繼承下一任掌教的野心,肯定不能鬆懈。
至於弟子的情況,資質好肯吃苦的自然會慢慢暫露頭角,到時再去重點關照一下就是了。
可能不太貼切,但這種教徒弟的方法跟養蠱也差不太多。
再看如今的情況大有不同,徒弟們自然是心裡高興,可以多學一些真東西。
其實不只他們高興,趙志敬心裡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