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不想跟一個小姑娘在這裡逞口舌之能,而芩谷也已經把心思放在進食上面了。
各個小時空的美食都嘗過後,發現對食物的色香味的品鑑水平都變高了。
這個油餅不管從外形還是顏色以及味道,真的很一般,就是直接將發麵捏成圓餅形狀丟油鍋裡炸。
捏的形狀不圓方,厚薄不均,不酥脆也不鬆軟,還帶著重重的油煙味和發酵的酸味。
挑剔,但並不影響她進食的興致。
芩谷對生活的態度就是:若明知道是條件有限且不得不吃的食物,矯情只會為難自己。索性放寬了心態,就算是不是記憶中最美味的存在,也能嚼出另一番滋味。
芩谷看起來吃著也挺斯文的,可一會兒的功夫,桌子上一大摞的油餅就少了一半,而且看她那悠哉悠哉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被撐到。
馬蹄聲越來越近了,旋即,從林間小道上衝出一匹高頭大馬。
又是一個戴著斗笠的,背上揹著一柄寬劍。
到了茶棚近前,猛地勒緊韁繩,把馬頭都扯起來了,傳來一聲長長的嘶鳴。
那人勒停馬兒,翻身跳了下來,視線往茶棚裡梭巡一圈,然後隨意把馬兒栓在旁邊的樹上,折身直奔茶棚。
往另一邊的桌子走去,那裡原本有兩個斗笠人。
頓時,茶棚了的氣氛變得凝重而詭異。
幾乎所有人都豎起耳朵,密切注意那一桌的動靜。而眼睛還要故意看著面前的豆子。
實際上那三人並沒有發出什麼聲音,幾人只是眼神交錯,點點頭,便完成了交流。
一個“村民”凝神聽了很久,也沒聽到他們說了什麼,忍不住抬頭小心翼翼地看……旁邊人立馬作眼色:別看那邊,小心被發現了。
芩谷看著在自己眼前真實上演的江湖人接頭的默劇,讓她想起一個成語——掩耳盜鈴。
丫的,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就是為了那件事才守在這裡的:一個以為得到獨家情報而神神秘秘的;其餘人以為自己裝的很路人而偷偷摸摸的,實際上誰還不知道誰啊。
大概又過了一個時辰,已經到了下半晌。
茶棚裡的人除了要了兩碗水,去樹林裡解決了兩次私人問題,其餘時間基本上都是那種大眼瞪小眼。
芩谷把桌子上的食物已經幹掉完了,有了能量補充,感覺整個人都爽快了。
給錢的時候,芩谷見灶臺上的三個油餅還在,便讓老婆婆把三個給她包起來,她帶走。
其實平時這裡還真有村民來這裡歇腳,不過今天這裡氣氛詭異,就算是有真正的村民從這裡過也不敢過來湊份子啊。
而這些武林中人,一般不會吃來歷不明的食物,特別是在這樣的非常時期。
涼茶的話根據他們經驗還能分辨出裡面有沒有摻東西,但這油炸的東西,油煙味兒很重,而且還有面粉發酵的酸味兒,就很難分辨了。
正好便宜了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