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習俗就是,要是主人離開的話周圍鄰居會繼續耕種你的土地,畢竟荒著也是荒著嘛,還會降低土地品質。
等主人回來後自動歸還土地,原主人繼續耕種就是。有時候代耕種的人家會給與一些物資或者錢財表示感謝,也有的什麼都不給,反正對土地原主人也沒啥吃虧的。
不過原主家的情況有些特殊,所以即便她家的土地就在不遠的一大片平坦空地上,人們仍舊不肯去播種,生怕給自己也帶來什麼穢氣。
現在,原主家的土地和院中一樣,板結並長滿雜草,早已經荒廢,必須要用機器才能儘快翻耕。
來到鎮上,芩谷先是去了鎮上的社群服務站,請他們恢復她家的水電供應。
對方說需要先檢查合格後才能開放,於是便先派人去芩谷家檢查水管和線路情況。
而芩谷則是去了賣傢俱的店鋪,老闆原本是木匠,一般真上的人做教具或者修補房屋什麼的都找他,閒暇時也會做一些常用的傢俱放在店裡販賣。
老闆很好說話,芩谷很快就購買好了最簡單的床和桌子凳子,順便在旁邊買了鍋碗瓢盆,付了定金,請對方送過去。
然後是購買工具,請人耕地。耕地的說明天過來,十多畝土地大概需要兩天,兩百多塊錢。
一通跑下來就到了下午,芩谷忙不迭趕回家,社群服務的人已經把水管和線路檢修好,並恢復了水電供應。
不得不說,這裡的社群服務是真的很到位。就像原主工作的社群辦事大廳一樣。
芩谷把所有地方的燈泡電器檢查了一下,大多數還能用,煤氣爐也能用。
傢俱店老闆已經把她訂購的東西送來了,全部對方在外面的廊簷下。
芩谷清點一下,數量質量都不錯,一一搬進屋,佈置妥當。
然後便開始叮叮噹噹地修補門窗,牆壁,地板等等,該釘木板的釘木板,該抹灰的抹灰。
好在有燈光,一直弄到深夜,這座房子總算有了家的樣子。
芩谷把滿身塵土的衣裳換了下來,洗漱一番,坐到床上。
上面只簡單鋪了一張草甸子和氈布毯子,床單和被子褥子都沒有,但是芩谷坐在上面卻感覺無比安心。
這一點一滴都是她親手佈置起來的,很踏實。
一邊就著熱水吃著烤熱的粗麵麵包,一邊梳理這一天發生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這個房子裡的“東西”被她清除掉了,雖然在原主身上的因果還沒有完全了卻,至少目前不會威脅到她的居住和生存了。
其次是房子被她重新整理過,裡面雖然空落落的,但是再沒有之前那種壓抑氣息和黴腐味道了,給人無比清新踏實的感覺。
至於傢俱和日常用品什麼的,芩谷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經營,白手起家完全木有問題。
芩谷再次清點了一下兩尺空間裡的錢幣。
今天訂購傢俱,預交水電煤氣的費用,預約機器,以及購買了一些必要的工具農具和鍋碗瓢盆之類,花了兩千多,現在只剩下四千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