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莊嚴的行動總結和分析,坐在野戰帳篷裡,外面傳來偵察營士兵慶祝勝利的陣陣歡呼聲。
對於張永新來說,每一聲都是那麼刺耳。
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居然就這樣輸在了一支40分的偵察兵小分隊手裡。
這個團長的臉面早就丟到爪哇國去了。
這是什麼的勝利?
是士兵的的勝利?
是裝備的勝利?
還是戰術思想的勝利?
也許都是……
莊嚴在一旁介紹行動過程和計劃制定、執行等內容時,張永新的腦海裡一直在不斷閃現著這個問題。
曾幾何時,自己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軍官。
可是什麼時候卻變成了因循守舊並且狂妄自大的老將?
在戰術理論上,一個40人的分隊是不可能戰勝一個數千編制的機械化團。
可現在失敗就這麼紅果果擺在自己的面前,不承認都不行。
他在恍惚中聽到莊嚴提及各種行動上存在的小問題和漏洞,聽莊嚴談如何改進情報偵察,如何利用無人機,如何幹擾通訊,甚至莊嚴還和唐文凱提到一件事,按照未來電子化作戰的未來,這次分隊進攻其實並不算完美。
因為是靠攻擊組人工滲透去攻擊通訊裝置,這樣其實並不保險,因為別人也許會有備用電臺,有備用頻道。
而且人工滲透也會導致犧牲。
未來的戰爭,避免傷亡是一個最大的發展趨勢,無人化、數字化、資訊化等等。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特種作戰要儘量降低交戰的規模、接觸面,儘量做到如同一根針,迅速刺入敵人的肌體,注射毒素,瓦解對方的防禦系統,然後快速撤離。
莊嚴說,如果給自己更好的裝備,今天晚上這場仗絕對會有更有最佳化的打法。
張永新越聽,脊背上的冷汗越是冒得厲害。
作為老兵,他從前的想法永遠是偷襲,進攻,勇猛頑強不怕死之類。
看著坐在身邊的莊嚴侃侃而談,張永新忽然有了點英雄老矣的感覺。
也許是注意到了張永新的落寞。
也許注意到了張永新一直未發一言。
唐文凱朝正在行頭上的莊嚴丟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繼續往下說。
莊嚴立馬收住了話頭。
他忽然明白,對於張永新來說,自己的這一場勝利不僅僅是一次對抗上的勝利,也許是一種新的作戰思維對老的作戰思維的衝擊,更是對一個職業軍官軍旅生涯的一種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