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不吭聲了,老爺子說的在理。
醫不避險確實沒錯,可正如老爺子所說,醫生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能好好保護自己的醫生醫術再高那也落不到好下場。
治病有時候並不是第一步,治病先治心。
醫者開方,方子不僅僅要對症還要對患者的喜好。
你的藥方哪怕再對症,患者不喜歡或者不認可,那也無濟於事,有時候可能還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最為人熟知的例子,華佗。
華佗作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名醫,放眼華夏五千年曆史,能和華佗並稱的醫生也就那麼寥寥數位,扁鵲、張仲景。
人們一般形容某位醫生醫術高,要麼說扁鵲重生、要麼說華佗在世、要麼說當代醫聖,由此可見華佗的名氣。
可華佗怎麼死的,被曹操殺了,為什麼被曹操殺了,正是因為華佗的治療方案不符合曹操的認可,不符合曹操的性格。
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開顱手術,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別說像曹操那樣多疑的性子。
華佗死了,名傳千古,曹操也死了,同樣名傳千古,世人都知道因為曹操華佗的一身醫術失傳了,可知道又能如何,能挽回嗎?
作為醫者,華佗直言不諱,可歌可涕,可因為一個曹操而喪命,從而失去了治療更多的患者的機會,一身醫術斷了傳承,真的值得嗎?
醫不避險和保護自己,兩個對立的命題,究竟是該迎難而上,醫不避險呢,還是應該學會保護自己,時時警惕呢?
方寒細細琢磨,老爺子說的不錯,明明有更好的選擇,他就是太自信了,沒有考慮過是否會有別的什麼後果。
正如老爺子所說,不放心他可以跟著,他是江中院的醫生,可以跟著孩子去江中院,可以提前安排,到了醫院,醫院有著各種保護措施。
為什麼醫院動不動讓患者簽署什麼責任協議書、病危通知書?
這其實正是對醫生的保護,讓醫生沒有後顧之憂。
在醫院,醫生治病之前為什麼要對患者說清楚各種隱患?難道僅僅是為了讓患者擔憂?
別的不說,就說闌尾。
現在的闌尾手術已經非常成熟了,發生危險的機率已經很低很低了,為什麼做一個闌尾手術還要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簽署責任書?
機率再低,那也是機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可在診所,你見過哪一家診所讓人簽署什麼病危通知書的?
診所本來就不是看大病的地方,遇到一些拿不下或者不可控的病症,診所的第一反應就是讓患者去醫院,或者幫助患者聯絡醫院。
當然,一般診所的醫生也沒有方寒這種本事。
老爺子哼了一聲:“下次長點腦子,醫不避險是讓你雞蛋碰石頭?醫不避險你也要帶腦子,莽上,匹夫之勇。”
方寒一聲不吭,今天確實是他考慮不周。
......
醫附院急診科。
老闆娘抱著孩子急匆匆來到分診臺:“醫生,護士,快救救我家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