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這算是第二次來醫附院了,第一次是和苗大龍一起來的,當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來得及在醫附院多看。
這次他是一個人來的,給玉玉複診之後,馮醫生看了看時間笑著挽留:“方醫生,要是不著急,就等吃了午飯再回去吧,這會兒我帶你在我們科室參觀一下?”
方寒來的時候就快十點了,路上耽誤了一會兒,剛才又在病房耽擱,這會兒其實已經十一點了,距離飯點也就一個小時了。
“也好,我還沒參觀過西醫醫院的急診科呢。”方寒笑著點頭。
“那今天就好好看一看。”馮醫生笑呵呵的道:“不是我吹噓,江中院急診科雖然也有各種急診患者,但是和我們醫附院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這一點方寒倒是不和馮醫生抬槓,笑著點頭:“這是客觀事實。”
在急診方面,西醫除了外科手術的優勢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炎症和感染。西醫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對於微觀調控很是擅長,因此在控制炎症和感染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而且西醫的一刀切也確實在保命方面有著很天然的優勢。
哪一塊實在是治不好了,切掉,切掉源頭縱然會造成這樣那樣的後果,卻不可否認,性命無憂了。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治水來解釋中西醫之間的區別。
中醫治病就像是疏通,排淤,這樣的治理手段往往可以一勞永逸,可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倘若在疏通排淤的過程中天降暴雨,,水位瞬間上漲,是極有可能沖垮大壩,造成嚴重水災的。
而西醫治病則有些類似於築堤、封堵,哪一塊有可能會水位上漲,修建堤壩,加固,加高,這樣的做法效果顯著,哪怕是突然水位上漲,也不會馬上造成嚴重的水災後果。可這樣的解決方案也並非一勞永逸,不疏通,不排淤,一味的築堤、封堵,總會有封堵不住的那一天,等到水位徹底失控,大壩坍塌,有可能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所以說,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就像是治水一樣,不能單純的疏通排淤,也不能單純的築堤、封堵,而是要雙管齊下,一個解決眼前災禍,一個一勞永逸。
醫附院急診科的情況和江中院急診科也確實有著不小的區別,一路走來,方寒能見到不少人全身是血不斷**,護士來回奔波,也能看到一些人傷痕累累,症狀嚇人,哪怕只是一個單純的面板傷口,也血流滿面。
而這樣的情況在江中院急診科是很少見到的。
江中院急診科的外傷患者少,大多數的急症也都類似於冠心病、心臟病發作、亦或者中風暈厥、心悸心痛、呼吸急促之類。
沒有外傷那麼看上去觸目驚心,往往就給人一種不熱不燥的感覺。
“那是方醫生......”
“方醫生好帥啊.....”
“呀,今天還沒來得及幫方醫生投票呢......”
“我也忘了呢......”
方寒和馮醫生一路走來,時不時有小護士指指點點,在背後竊竊私語,同時伴隨著手機拍照的聲音,有的人甚至忘記關閉閃光燈。
兩人正走著,不遠處手術室走出一個人。
這個人三十三四歲左右,身材修長,面色剛毅,乍一看還有點小帥。
“冷主任。”馮醫生急忙笑著和青年打招呼。
冷岑微微點頭,依舊邁著步子,腳下不停,他是醫附院胸外科的,剛才來急診科做個手術,這會兒自然是要回胸外的。
作為醫附院最年輕的副主任,又是醫附院胸外領域為數不多的年輕專家,冷岑還是有著些許孤傲的。
剛剛走到馮醫生邊上,雙方就要擦肩而過,冷岑突然停下腳步,看向馮醫生邊上的方寒,眉頭微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