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為董卓把持,但是世家子弟何其多也,大漢的官員,基本上是出自世家。
“建陽兄,此去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建陽兄多多保重。”趙雲抱拳道。
丁原拱手道:“子龍,朝綱不明,還望子龍莫要忘記當初答應之事,本官到了雁門之後,也會在暗中有所準備。”
“建陽兄放心,如果董卓老賊敢在朝中倒行逆施的話,本將定然不會袖手旁觀。”趙雲沉聲道。
“告辭。”丁原策馬而去。
丁原為幷州刺史,但是在這次與董卓爭鬥的事情上,完全的處在了下風,先是有呂布背叛,而後幷州發生了變故,雖說被任命為雁門太守,其手中的權勢卻是減弱了。
其實在官職上,董卓可是丁原的上級,在董卓率領兵馬前往雒陽之前,可是朝廷任命的幷州牧,只是董卓遲遲沒有前往幷州上任罷了,幷州刺史在官職上,比之幷州牧差了不知多少,甚至在有些時候,連太守手中的權勢大都沒有。
前往雒陽救駕失利之後,丁原唯有按照朝廷的命令列事,軍中發生背叛的事情,對丁原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在趙雲的勸說下,丁原明白了雁門的重要性,鮮卑常年劫掠邊郡,雁門關首當其衝,鎮守雁門關阻擋鮮卑大軍的進犯,亦是對大漢有功也。
而郭嘉答應丁原的條件便是,若董卓倒行逆施,冀州方面會發兵討伐董卓。
兩人達成的條件,其實全部是為了大漢,至少在丁原看來是如此。
前往雒陽救駕,被封為鎮東將軍,官職上的提升相對於冀州的形勢變化來說,並不算什麼,主要的是救駕和與董卓對抗,必定會讓趙雲得到不小的名聲,如果董卓以後的行為更加惡劣的話,將會襯托出趙雲和丁原的忠勇,就連反抗董卓被殺之人,也會在史書上留名,無論是文官武將,追逐的皆是能夠名留青史。
自從董卓入主雒陽之後,便大肆提拔朝中官員,尤其是與董卓親近之官員。
韓馥被任命為冀州牧,對冀州的形勢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上任冀州之後,韓馥當即任命別駕沮授為騎都尉。
這是對於沮授中權力的剝奪,對此沮授倒是沒有怨言,畢竟這是來自朝廷的任命,但是有關趙雲率領冀州兵馬的糧草問題,沮授沒有絲毫的鬆懈,大軍出征,若是在糧草方面出現情況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雒陽的訊息傳來之後,沮授感受到的是形勢的凝重,董卓在雒陽的行為,觸怒的將會是雒陽的世家,樹大根深的世家,會任由董卓在雒陽這般下去嗎。
隨後韓馥任命閔純為別駕、韓武為長史,其餘官員多有變動。
其實韓馥也是想要染指軍中之事,雒陽袁家,已經暗中命人傳來訊息,雒陽若是有變化的話,就要做出相應的舉措來。
但是軍中的事情,乃是樂進負責,樂進身為安平都尉,執掌大軍在官職上有所不如,但是軍中將士對於趙雲是有著好感的,想要在短時間內將樂進手中的兵權奪取過來,不是簡單的事情。
袁紹被任命為渤海太守,倒是讓韓馥暗中鬆了一口氣,袁紹與董卓作對,以董卓的性格,絕對是死無葬身之地,這裡恐怕更多是看在袁家的顏面上,四世三公的袁家,縱然是董卓想要動袁家中人,也是要仔細思考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