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
尉遲敬抱著襁褓之中的尉遲茴,望著亡妻的面容,直至棺蓋合上,那張熟悉的面容再也無法忘卻,每個地方都留存他們曾經相遇相見相愛的證明。
超度的道經朗朗傳來,
桃樹樹苗上,一粒蟬卵聽到了道經之聲,在下落到土壤的過程中,產生了些許變化。
而後破卵而出,在土壤中蟄伏的思索著自己存在的意義。
隨著一場大夢,蟬得到了仙人夢中傳經,便陷入了一場又一場的大夢之中。
只是隨著年歲漸長,他也蛻去舊殼,爬上了樹身。
而後,寒蟬見證了一代一代的同族,一代一代的幼蟬,雖然盡心盡力的想要讓同族也隨自己踏上求道之路,繼而將它們帶入到夢中傳授道經,
可卻也未能得償所願。
雖然這些幼蟬們都能聽道經,也有雄性幼蟬讀道經,
可是終究不是所有的蟬都和他一樣。
其實初時他並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和他一起聽道經的蟬那麼多,結果現在卻只剩下自己了。
但隨後他才明白,並不是所有的蟬都和他一樣,他孤孤單單的恪守自己的道心,沒有同道,甚至還被一隻暗處的螳螂算計,
為了避免庇護的同族慘遭屠戮,他也不能隨意離開。
可好在,求道之路並不孤單。
哪怕遇見的晚了,也並不晚。
十八年後,那名同道便出現了。
「吾道不孤。」寒蟬滿意的發出了最後的鳴叫。
將自己的遺贈轉贈給了棲身的桃樹,將自己對於道的感悟與理解流傳給了幼年的同族,將道經送予同道。
最後坦然的面對死亡。
在臨死之前,它好似夢到了什麼。
——
秦月樓似是察覺到了什麼,便見一隻只的金蟬從掘開了土層,順著土洞爬上了樹幹,而後脫殼而出,卻是一隻只若白玉一般質感的玉蟬。
玉蟬們齊聲鳴叫,似是有千百之數,閉上眼仿若置身於一片樹林之中。
雖仍是蟬鳴,
可是仔細聽去,卻能夠從中聽出一段段的經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歲為春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一個個的蟬夢匯聚在了秦月樓的手中,
從這些玉蟬的夢境中所呈現出的,
卻是淡粉色的液體,散發著桃汁的清香,
這是它們記憶之中最為深刻的佳餚。
隨後桃樹盛放,生出一樹桃花,花開頃刻。
這些幼蟬們也繼承了老道士的遺志,
與桃樹同命相連,與其互相補齊。
本來生如秋水盈月,
死則如,
寒蟬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