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隊連續的攻勢下,澳大利亞請求了暫停。
澳大利亞開場非常執著於打內線,結果效果並不好。
有李良的協防保護,還有易建聯蹲守三秒區,中國隊的內線不是那麼好攻破的。
上一場打法國,中國也不是輸在內線,而是後衛線被帕克、迪奧等人玩死了。
暫停回來以後,澳大利亞換下了安德森,換上了10號,看樣子是要放棄內線的路線,打出更好的配合來。
澳大利亞是個作風頑強,跑動出色的球隊。
他們的球員像德拉維多瓦、博古特、貝恩斯等人,都是球風樸實實用的球員。
所以整體風格上就是硬碰硬,不像法國那樣,打球比較妖。
在奧運會首場比賽中,硬碰硬的澳大利亞就把法國給胖揍一頓,贏了20多分。
而法國打中國,反而發揮出色,把中國給妖死了。
現在輪到中國打澳大利亞,情況又不同,中國就不怕這種硬碰硬的,就怕你不和中國硬碰硬,玩花的,玩妖的,中國的小年輕經驗不行。
這就是所謂的相生相剋。
暫停之後,澳大利亞的進攻危機並沒有緩解。
德拉維多瓦突破時,被裁判吹了犯規。
這裁判吹的,李良懷疑是不是收姚明的錢了?
李良當然不會放過這種拉開分差的好機會。
中路接球,擋拆後持球切入,用身體擠著防守人往裡走。
擠到一定距離了,用強壯的身體一頂,近距離的急停跳投出手,打板命中。
太穩了。
之後,澳大利亞的10號巴爾斯托右側接到對手傳球,強行三分出手命中!
澳大利亞隊這個換人還是有成效的,安德森的作用確實沒有巴爾斯托好。
接著在防守中,易建聯低位單吃巴爾斯托,結果轉身之後的上籃被他給一巴掌打掉。
澳大利亞隊防守中的對抗真的非常強,這群白人球員力量都非常出色,並且熱愛對抗。
澳大利亞隊發動了反擊,但並沒有成功。
擊地傳球被郭艾倫一腳給踢出了底線,澳大利亞的球權。
快攻反擊的機會,變成了陣地戰。
澳大利亞的球員明顯有些焦躁了。
如果中國隊沒有李良,那開場打成這樣無所謂。
反正後面肯定可以追上來的。
但中國隊有個李良在,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陣地進攻,底角米爾斯的三分出手,還是沒中。
李良抓到後場籃板,開始不緊不慢的推進攻。
過半場後,他調整了一下呼吸,王哲林、易建聯提到高位一個雙掩護。
李良橫移到中路,弧頂,距離三分線兩步,三分直接出手!
命中!
這種節奏和感覺,真是太棒了。
澳大利亞真的慌了,主教練在場邊來回踱步,大聲喊著,指揮場上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