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和之前的氣球之夜不同,和其它比賽任務也不同。
氣球之夜只是打最後一節一段時間,找到那個關鍵的點就可以完成任務,改變歷史。
這場比賽需要從一開始就扭轉局面,將湖人整個的打法、場上狀態都調整過來。
而且和其它的任務賽相比,李良只有一次機會。
如果這場輸了,前功盡棄,所以他才做了那麼充足的準備。
1977年沒有三分線,兩隻球隊的戰術都完全是圍繞內線,中鋒來進行的。
湖人不用說,有賈巴爾,歷史中鋒進攻第一大殺器。
開拓者的首發中鋒是賈巴爾的師弟,又一UCLA出品的精品,比爾沃頓。
他在打法上和賈巴爾大相徑庭,這是一個全能策應型的中鋒,是NBA歷史上最會傳球的中鋒之一。
兩個人在打法上的區別,導致兩隻球隊戰術風格的差異。
湖人打法相對單一,圍繞賈巴爾展開,內線單打,外線球員依靠賈巴爾的吸引力進行攻擊。
湖人兩個重要的外線得分手,一個是魯西斯阿倫,一個是卡茲拉塞爾。
阿倫是1971年賈巴爾在雄鹿奪冠時的老隊友,和賈巴爾比較默契,是個穩健的好控衛。
不過前兩場比賽他因傷缺席,無法參賽,這也是湖人主場兩連敗的又一個原因。
卡茲拉塞爾也是個很具實力的球員,1966年的狀元秀,密歇根大學的風雲人物,全明星球員,在尼克斯拿到1970年的總冠軍。
他身材高大健壯,肩膀寬闊結實,打得分後衛的位置,有著非常精準的中距離跳投,以及不錯的籃板能力。
不過1977年時他已經32歲,來到職業生涯的晚期,運動能力大不如前。
湖人輸給開拓者的另外一大原因,就是湖人外線球員跟不上開拓者年輕人的腳步,被他們的空切和中距離接球跳投打穿。
湖人幾個主力球員年齡都在30上下,而這隻波特蘭開拓者,全隊年齡最大的只有30歲,其他多是22、23的小夥子。
開拓者的打法和湖人不同,他們圍繞比爾沃頓,打得是流動的快速進攻籃球。
開拓者主教練拉姆齊的口頭禪永遠是“跑!跑!跑!”
他讓球員們跑起來,打快攻,陣地戰中打穿插、跑動,藉助沃頓的聰明傳球,把進攻完全帶活。
所以李良要完成的任務就分為兩樣。
第一,要在防守端遏制盧卡斯,管他什麼執法者還是城管,一定不能讓他輕鬆得分。
第一場盧卡斯打出了77%的命中率,這湖人拿頭去開啟拓者。
第二,除了對付盧卡斯,還要協助賈巴爾遏制沃頓,阻止開拓者打出流暢的進攻。
沃頓這個紅頭髮的“白人中鋒最後榮光”,李良認真研究過他的傳球,高位的內傳是他的絕活,一定萬分小心。
比賽開始了,開拓者率先拿到皮球開始進攻。
開場湖人的防守非常兇狠,差點讓開拓者失誤。
最後球傳到沃頓手中,時間不多,沃頓翻身跳投,結果遭到賈巴爾的封蓋!
這對UCLA的師兄弟在約翰伍登的帶領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論個人能力的話,賈巴爾還是要高過沃頓一檔。
沃頓也常說,他一直看賈巴爾打球,把他當成自己的榜樣。
1977年的賈巴爾正處在自己的巔峰,拿到了生涯第四個常規賽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