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前會議上。
李衍道:“正式開會之前,我先宣佈一個我的重要決定。”
眾將、眾參謀以及所有相關人員全都是神情一正。
李衍環視一週,最後將目光停留在劉錡身上,道:“劉錡何在?”
劉錡聽言,拜道:“臣在。”
李衍道:“此戰,你為都統制,負責統帥全軍。”
李衍此項任命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怔,包括劉錡本人!
緊接著,所有人都不解和不服!
怎麼會讓劉錡來當這麼重要一場戰役的統帥?他何德何能,連一場大勝仗都沒打過,如何能勝任統帥之職?大都督就是不親自掛帥,也應該找一個更合適的人,比如總參謀長許貫忠,比如之前立有大功的岳飛、吳玠、韓世忠,再比如當年指揮開京之戰的朱武和喬道清……
雖然不解和不服,可沒有人敢吱聲,更沒人敢質疑從沒錯過的李衍。
李衍也不解釋,而是看著不接命令的劉錡,問:“怎麼,沒信心?那我讓吳玠、韓世忠、岳飛替你?”
別看加入梁山軍之後,劉錡沒甚麼拿得出手的功績。
在加入梁山軍之前,劉錡可是他們這批李衍跟趙佶交易的軍官之中,名氣最大,戰功最顯赫,職位最高的。
劉錡的父親劉仲武,是當代名將,在種師道之前,擔任西北軍統帥這個要職多年,他的幾個兄長也都是有名的將領。
不過劉錡的名氣和戰功可跟劉仲武以及他的幾個兄長沒關係,而是靠他自己闖出來的。
劉錡在同西夏的作戰中,機智勇敢,不拘泥於形勢,十戰九勝,極少有敗績,以至於西夏人都畏懼劉錡,西夏小孩啼哭,其母就以“劉錡來了!”來恐嚇他。
劉錡還曾主動深入虎穴去當強敵青唐羌領袖臧徵撲哥的人質,從而促成了一項和平談判。
劉錡的這件英勇事蹟,被軍中的人傳為美談,後來都傳到東京去了,也成為劉錡後來到東京的絕好進身之階。
而且,劉錡還具備文人的素養,他的詩詞歌賦,甚至都可以跟當代傑出的文人相媲美。
許多人都對劉錡有“文武兩器、矯矯不凡”的高評。
因為劉錡太過優秀,也因為趙佶想要控制當時掌管西軍的劉仲武,後來趙佶將劉錡調到東京禁軍任職——其實就是想讓劉錡當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