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道:“與本帥細說。”
宋江拜道:“遵命……遼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後唐稱後晉皇帝后,從石晉王朝攫取了幽雲十六州之地,之後便不斷襲掠中原,大肆搶劫殺戮我漢人,年輕女子更是命運悲慘,有糧時供他們淫樂,無糧時則成為他們的糧食,我中原百姓深受其害,而最深受其害的便是河北、山東兩地的民眾……這段刻骨銘心的仇恨,並不是消失了,只是因為時間太長了,而被很多人忘記了,大帥只需在朝堂之上保舉李衍攻打遼西京,再派人去太學和那煙花之地提起此事,言明,李衍乃是漢人的英雄,在海外開拓疆土,手握重兵,又休養生息數年,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者,非李衍不可……”
見童貫的臉色變了,宋江連忙道:“大帥只是將李衍捧高,逼他去攻打遼西京,將他捧得越高,他摔得就越慘,等他大敗,自然得大帥您去收復燕雲十六州,除了大帥,誰又能立這大宋第一功?”
聽宋江這麼說,童貫的臉色才好一些,道:“恁地就能逼李衍去攻打遼西京?”
宋江言之鑿鑿道:“如果李衍志在天下,必派大軍去取燕雲十六州,否則就會失去天下民心,大帥您這是陽謀,不是陰謀,不論李衍怎麼選,都已經註定了其敗局……他必敗於大帥您之手!”
事實其實也的確如宋江所說。
契丹人,應該說,北方的遊牧民族,給漢人造成的傷痛是刻骨銘心的,漢人又怎麼可能完全忘記?
正如宋江所說,這段刻骨銘心的仇恨,並不是消失了,只是因為和平的時間太長了,而被很多人忘記了,只要有人提醒,人們一定會很快想起來。
再有——
只要燕雲十六州不在漢人之手,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可以隨時南下奸銀擄掠漢人。
實事也確實是這樣——遼國強大的時候,一年來兩趟,禍害了無數漢人,以後金國崛起,更是想來便來,讓中原地區的漢人民不聊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李衍有能力收復燕雲十六州,而不去,無疑會讓漢人失望,尤其是李衍視為基石的山東、河北兩地的漢人。
將來戰火一起,必然會有受苦受難的人想:“全怨李衍當年儲存實力不去收復燕雲十六州,我們才遭此橫禍!”,進而怨恨李衍!
北宋雖慫,趙佶雖昏庸,蔡京、童貫等人雖奸佞,但北宋的的確確是給中原漢人帶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這是誰都無法抹殺的事實,將來戰火一起,必然會有人懷念這段和平的時光,進而懷念故國,甚至是想復故國。
更為重要的是,趙匡胤奪得天下後不久,就立下戒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因此,除了南宋初年的陳東和歐陽澈因上書被殺以外,宋代諸帝基本上都遵守了這一遺訓。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進而贏得了天下文人的心,這也是趙佶昏庸至極、趙桓懦弱至極、趙跑跑從北跑到南最後跑到大海上就是堅決不抵抗仍有那麼多文人跳出來拯救這該滅的慫朝的原因,蒙古滅宋,更有浙江十萬、福建四萬士子紛紛跳海自殺殉國。
總而言之,李衍要想取宋國而代之得這天下,就不能失去民心,不能失去聲望,否則後患無窮。
換而言之,不是能打,就可以坐擁這天下,尤其是以異姓來奪天下。
宋江又道:“另外,只要大帥此計一出,民眾必然都心向收復燕雲故地,反對聯金攻遼的聲音則必然得消失,恁地時,大帥就可以立這大宋第一功了。”
童貫聽罷,撫須笑道:“此計甚好!”
……
……
那章稍晚一會,一個小時左右。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