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江州,李明立即就感覺到了一種非常熟悉和親切的氣氛,所到之處,居民傾城而出,爭相迎接,那種熱情、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讓李明感到心裡暖乎乎的。
目前的江州已經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在寬鬆的政策激勵下,本來就富庶的江州變得更加欣欣向榮了,可以說,李明沿途所見沒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在李明親自制定的政策之下,每個江州的農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再加上比以前低的多稅收,使江州民眾的生活水平和富庶的程度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李明在一路上沒有過多的停留,即使是在江州境內也是以行軍的速度往回趕,雖說自己的情報機構並沒有發現平州戰事有什麼異常的地方,但是李明相信鄭玉所招供的那些話,也相信李清的能力,事實上,在李家三兄弟中,李明最忌憚、也是最看重的就是李清。
有了以上的考慮,李明顧不得去體會一路上所見到的那種喜悅,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了臨濱城,如今臨濱城已經成了總理署的駐紮地了,作為最高行政機構,總在碧泉島上畢竟不方便,所以在半年前高韋就帶著所有總理署的官員在臨濱城駐紮了,只是在名義上,總理署的辦公地還是在碧泉島上。
在總理署住了一晚上,李明同高韋進行了徹夜的長談,同著這一年多的漂泊流離。以及重新從現代社會返回大唐,使李明地觀點改變了很多,現在的他不再忌諱在這個社會使用超時代的科技了,他要用自己掌握的高科技以及超時代地裝備徹底地改造這個世界。
早在李明出發去林家莊之前,就把帶回來的那二百輛卡車的裝備交給了統帥部、工業部和總理署共同管理使用,如今見到了高韋,李明當然要好好地瞭解一下具體的進展。
根據高韋的彙報,李明感到非常欣慰,有了李明以前在島上培養地那些技術人員,有了李明以前給他們的那些基礎知識以及發放的教材。有了李明以前經常的開展科學技術培訓的工作,使得島上那些技術人員對於帶回來的那些高科技裝備的接受能力並不像李明想像的那樣差,最起碼,目前島上的那一套正氣發電機組已經快要安裝就位了,島上那些技術人員一邊察看資料,一邊自己摸索著經驗,居然也把李明買回來的發電機安裝就位了,好在有了以前李明自己製作的發電機的經驗,使得這項工作進行的還很順利。
除了發電機組,帶回來的各種機械加工裝置已經安裝就位,只等著發電廠的供電了。化學實驗室和現代煉油設施、化工廠也在準備安裝中,只不過由於這些裝置要求的安裝水平非常高,而且需要較大型的起重裝置,使得那些土生土長的技術人員有些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如今這幾項工作正在停頓中。
整整一個晚上,李明顧不得失去武功後身體的虛弱和勞累,一面聽取高韋的彙報,一面就自己的一些新設想和高韋溝通,從管理的經驗上來說,高韋要遠遠的強於他,但是在一些新的思想和觀念以及新的設想方面,兩個人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上,聽著李明所說的那些新的管理觀念和新的政策設想,高韋不由時時的發出由衷的讚歎。
一晚上的時間很快的就過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明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的出了臨濱城,登上了早已經準備好的大船,聖手王等高階官員全部都在大船上迎候著他,看見李明的樣子,以及親衛隊員損傷慘重的情況,使他們不由得暗自後怕。
回到島上,眾人免不了一番寒暄和例行的會見和彙報,同以前久別後回到島上一樣,照例是將近半夜才回到山莊,同樣是久別重逢,但這次見到張瑤時,居然讓李明感到像是隔世重逢一樣。
三天後,充分休整一下的李明開始正式出現在位於統帥部的議事大廳中,由於失去了內功,為了保持強壯的身體,使他不得不重新開始起他當初在軍事基地時的訓練內容,好在這兩年東奔西跑,再加上修煉內功後被改造過的身軀,讓他依然保持著一副強健的體格,如果現在讓他回到現代,恐怕依然是一個合格的特戰隊員。
正式接過管理大權之後,李明又開始了整日忙碌的工作,現在已經不再是管理小小的碧泉島了,目前他的勢力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四個州、一個蒙陰關,可以說在目前的這四個勢力中,他的實力是最強的,雖然在地盤上趕不上李嵩,可是從軍隊的數量、質量以及內政財力上,已都居這四個勢力之首,經過李明離開到林家莊這兩個多月時間的磨合訓練,那些原蒙陰邊關計程車兵和投降的李皎計程車兵已經基本上同李明原來的部隊融合了,而在蒙陰邊關的曹豹軍團那裡,那些新入伍的新兵也被曹豹訓練的形成了初步的戰鬥力,可以說,李明目前這一百二十萬大軍,足以在短時間內橫掃整個大唐。
而李明這兩年來全力利用島上的財力在整個大唐大肆收購各種戰備物資,使得李明在後勤供應上沒有了後顧之憂,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優勢,李明這才夜以繼日的工作著,同各部門秘密的策劃著一次全面的攻擊。
從兵力上來說,一百二十萬大軍足以橫掃大唐,但是要想鞏固戰領橫掃過的土地和城市,一百二十萬大軍就顯的少了點,因此李明需要做出嚴謹的作戰計劃和兵力調配計劃,這一點不僅要統帥部的配合,安全域性和總理署的情報也是必不可少的,從對方兵力的分佈情況,到敵人防禦的重點和空當,以及後勤補給線路的情況、敵軍領地內民心傾向的情況,都是影響戰爭大局的關鍵因素,因此,李明要做得天衣無縫,才能一舉的拿下大唐,經過這兩三年的發展,手中兵力充沛的他不想再一步一步的行走下去了,讓他們徹底喪失還擊的力量,尤其是李皎和李清,都和李明有著許多衝突和仇恨,李皎的殘暴和李清的狡詐早就讓李明忍受夠了,本來以前他還不想對李清下殺手,但是這次在林家莊,他就差點死在李清的詭計中,這讓李明徹底的動了殺機。
不過雖然有了這個戰略意圖,但是各種繁複的戰略戰術計劃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了太多意外和失敗的李明不想再發生任何意外,因此這次的情報蒐集工作進行得非常詳細,安全部的人員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攜帶著李明購買回來的無線電奔赴李清和李皎的勢力範圍內,全力的打探李明所需要的一切情報,有了無線電臺,他們可以在瞬間將所見到的情況傳回碧泉島,這使得李明勢力在情報傳遞上佔有了絕對的優勢。
半個月後的一天,李明正在自己的辦公室藉助這次帶回來的電腦反覆的核算著這次全面反擊所需要的各種資料,陳浩興沖沖的闖了進來,看見李明正忙著,他急忙停下腳步,輕輕的走到一旁的椅子上作了下來,焦急地望著他,好像有什麼緊急的事情要彙報。
已經注意到陳浩的李明匆匆的結束了手中的工作,然後伸展了一下變得痠痛的身軀,站起來笑道:“來很久了吧,什麼事情說吧,我也趁機休息一下。”
陳浩站起身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說道:“主公,我先賣個關子跟我出去一躺怎麼樣?就當是休息一下吧,這些天來您天天都坐在這裡,會受不了的,到我的工業部試驗場去看看去,我有新東西出來。”平時,李明和陳浩馬林他們這些老人親如兄弟,所以陳浩在他面前顯得很自然,相反的在聖手王和高韋面前,他倒沒有像在李明面前那樣自然,雖說幾個人都是同等地位,但陳浩好像總是非常懼怕他們,這一點就連陳浩自己都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聽陳浩這麼說,李明的好奇心頓時被勾起來了,要說島上知識水平最高、最全面的,非李明莫屬了,雖說經過這兩三年的訓練和摸索,不少技術人員在動手能力和基礎知識上已經超過了李明,但是綜合考慮,李明還是當仁不讓的專家,如今聽陳浩居然在自己面前這麼神秘,不由得讓他好奇心大增。
“走,我倒要看看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好久沒去你那裡了,順便檢查一下你的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看看我買回來的那些裝備你們究竟吃透了多少。”李明離開辦公桌,一邊往外走,一邊對著陳浩說道。
工業部試驗場,位於碧泉島的中部的一個山溝裡,這裡四面環山,中間山溝的位置非常寬闊,各種兵器的檢驗、各種鎧甲的實驗都是在這裡進行的,甚至於島上第一臺蒸汽動力的小火車都在這裡正在組裝著。
試驗場一角,早已經等待了一大群人,看見李明和陳浩過來,那些人急忙散開,好像在忙著裝備著什麼。
走近那群人,李明這才發現原來馬林也在這裡,看見他,急忙過來相見,笑道:“主公,今天可是我們碧泉島的大日子,還記得嗎?當初捉住西門虎時,他所設想的那一支無敵的部隊,眼下我們馬上就可以實現了。”
“噢?”李明頓時明白了今天陳浩他們要幹什麼了,九五式步槍以及子彈的仿製工作是李明交給他們的重要任務,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了,從炎炎夏日李明出發到林家莊開始,到如今已是金秋了,依照他們的經驗,李明的指點以及帶回來的現代化的加工車床,應該能夠仿製出來的,現在就看槍的效能怎麼樣了。想到這裡,李明非常感興趣的走向旁邊地上放著的幾個木質箱子,很顯然,那裡面肯定就是陳浩他們主持仿製的九五步槍了。
取出仿製的步槍,李明幾乎不忍心去看那個奇形怪狀的東西了。九五式步槍大量使用了工程塑膠和鋁合金,這對李明來說是一個難題,一味的仿造原來的外形的話,勢必使用以替代的木材和鋼材在結構上發生缺陷。因此,李明早在攻打明楊城的時候,就在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他不得不無奈的拋棄了九五步槍那流暢的外形,轉而參照一些有託步槍的外形設計,將九五步槍的內膛機構安放在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外形中,本來很漂亮的九五步槍居然多出了一個木質的槍托,如今看到實際製造出來的東西,讓李明都感到臉紅。其實,李明一直都在後悔,為什麼搶回來的不是那些經濟實用的ak47呢?如果是那樣的話,也就不用他這麼費勁了。
不過陳浩他們那些人畢竟沒有考慮這麼多,能夠按照主公的設計圖,再加上對拆開的那隻“步槍”的研究琢磨,順利的製造出第一支槍,並順利的透過他們內部的測試,實在是非常令他欣慰的。如今看到李明微微發紅的臉,以及顯得有些怪異的神色,一向細心的陳浩居然也以為李明是在激動著。
朝著身邊的兩個手下示意了一下,那兩個人立即取出兩支笨重的步槍,放在地上趴了下去,取出彈夾壓了上去,然後熟練的將子彈上膛。對準百米開外的一處安放好的靶子瞄準,??的連開了數槍。
雖說他們是單發射擊,但李明還是能明顯的看出同九五步槍的差距。他們仿製的步槍,在子彈出膛的剎那,槍口跳動的非常厲害。如果是連發的話,恐怕射擊精度上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不過這畢竟是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現代化武器,雖說比較笨重粗糙,雖說精度太低,但在這個世界上來說,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這標誌著李明自己可以依靠武器加工工廠來組織一支真正的現代化的軍隊了。這在這個時代的軍事史上來說是劃時代的,它標誌著冷兵器戰爭的時代恐怕馬上就會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