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繁多曲折。
華夏道門與旁門以成仙為追求。
只因為成仙之後,生命完成了蛻變,無論是壽命,神通,都與之前判若雲泥。
其中又有三條體系最為修行者青睞,那就是,天仙,地仙,神仙。
這三條道路本沒有高下之分,就比如鎮元子修行的是地仙之道,但在眾多大羅金仙中,也是實力最為強悍的一類。
但因為三者修行的難易程度有差別,所以有天仙勝過神仙,神仙勝過地仙的說法。
天仙修行,先成就純淨陽神,根性深厚者,飛昇天曹,名錄天籍,與天庭大道相合,運轉世界規則。
就比如林默生,如果他走天仙成就,先渡過純陽之劫,就可以憑藉手中的天市垣上玄星斗巡司籙,在紫微星宮領天籍,與紫微星宮統領的萬千世界星辰大道相合,協助紫微星宮管理這些星辰的執行。
當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對於大多數的天仙,能夠得到大千世界青睞,融合大千世界大道已經是幸事,直接名錄天籍,也需要上面有空餘的位置出現。
而絕大多數的陽神真仙,連找到大千世界的空閒職位都不能,又不願意屈居中千世界,所以如崇明真仙一樣,先掛靠在王朝,鬼朝之上,再慢慢等待機會。
地仙修行,先成就身外福地,福地乃是世界雛形,但仍然沒有時空之變,所以需要掛靠在其他世界之上,有因為是掛靠在其他世界之上,汲取世界地脈,時光存在,所以對世界來說,就像是寄生蟲一樣,自然有外劫到來。
這就是地仙住世之劫。
相較之下,陽神真仙雖然和福地地仙層次相同,但卻沒有這方面顧慮,更有一步登天的機會,因此在絕大多數修行者眼中,天仙之道優於地仙之道。
不過劫難也是機緣,對於地仙來說,住世之劫也會幫助他們的福地蛻變,萬物生長,莫過於成長,繁榮,衰敗,孕育,潛藏五個過程,而五行就是這五種過程最好的體現。
因此地仙可以透過一次次住世之劫,凝聚胸中五氣,待到五氣圓滿,福地拔擢,成就洞天地仙之道。
洞天因為不需要在汲取世界的地脈,時光之力,反而可以以自身大道補充世界,所以對於世界來說,就是益生菌一樣的存在,可以輕易找尋大千世界或者天庭掛靠,因此洞天地仙與天仙位同。
書中有云: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其中神仙介於地仙和天仙之間,乃是先天神祇之仙。
神仙者,玉液還丹,胎仙自化,功滿忘形,其中胎仙就是就是孕育的先天神祇之身。
這三條道路也剛好代表了精氣神三關成就。
絕大多數修行者,都會先選擇一道修行,等成仙了道之後,自身道行到了關隘之處,再尋另外兩道補足自身。
當他們三條道路共同圓滿,就已經達到了仙道的極限,也就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渡過天人五衰之劫,不懼輪迴道化之劫,稱之為不朽金仙。
其中的‘金’就指代的是不朽不滅,而非五行之‘金’。
所以當初里昂才對林默生說,精氣神同修不難,隨便輪迴幾次,積累足夠的本錢就可以做到,在他看來,成就金仙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但實際上,金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道’的代行者了。
就比如眼前,洪象一出手,浩瀚的星辰之道就被牽引下來,類似於人皇禁法,在星辰之道的範圍籠罩下,墨韻腳下氣勢滔天的血河就像是被一股無形的潮汐引力牽扯,飛速衰退,血色消失,只留下純淨的星光通天徹地。
墨韻伸手,一把握住林默生落下的紫微符詔,如果不是有這枚符詔在身,她現在一身實力,恐怕發揮不出十分之一,這就是金仙的恐怖之處。
握住符詔的墨韻凝聲冷喝,“結陣!”
戰場之中,已經控制局勢的一位位修羅們不再追擊大景的敗兵,大景的敗兵只是誘餌,真正的獵物一直以來都是洪象這位天市垣金仙。
籠罩戰局的鴛鴦陣一變,一顆顆星辰從地上升起,在如此浩瀚的星辰之道下,非但沒有被壓制,反而發揮出百倍的威能。
洪象確實是調動星辰之道到此,改變天地環境,讓此地幽冥的天時地利對星辰之道的修行者極為有利,但修行星辰之道的可不只是他洪象一人。
金仙也只是道的代行者,而不是大道本身。
既然是代行者,那麼自然有權柄大小之分,剛好,林默生認為自己能夠壓洪象一頭,換做是走其他大道的金仙,他還不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
墨韻手中符詔深邃,具有紫微帝君不朽不滅,佔盡先機之能,再加上洪象後進入戰場,就算是同樣有天皇道加護,洪象也失去先手,頓時被大陣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