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微一笑。
“你說,”我輕聲地問葉芊,“為什麼剃度之後,人的慾望就會少了很多?”
“要增快樂,就用減法!”葉芊呵呵一笑,“如果你再一淨身,慾望就會更少的!”
“有時候,”我假裝一本正經地對葉芊說,“我真的會有一個想法……”
“什麼想法?”葉芊饒有興趣地問。
“我想剃度出家!”我一臉虔誠地說。
“來寺院次數多了,”葉芊微笑著說,“誰都會有這個想法的!”
“萬一你沒有把我培養成作家,”我嬉笑著對葉芊說,“結果培養出家了,怎麼辦?”
“那就出家唄!”葉芊呵呵一笑,“那就剃度唄!”
“是不是剃度後就可以穿上僧衣了?”我明知故問。
“是的,”葉芊微笑著點點頭說,“剃除鬚髮後,穿上僧衣,就成為未受沙彌十戒的非正規沙彌。”
“怎麼還是非正規沙彌?”我有點失望地問。
“做一個‘形同沙彌’也是不容易的!”葉芊一臉認真地說。
“那剃度儀式你知道嗎?”
“剃度儀式是在法座前進行的。在維那師的指導下,在經過導引、啟白、請師、開導、請聖、辭謝‘四恩’、懺悔、灌頂、剃髮等種種煩瑣而莊重的程式後,你就可以穿上僧衣了。”
“你說,為什麼做僧人要落髮?”
“這個起源於佛陀時代。據《佛傳》說,悉達多王子逾城出走以後,便以利劍自剃鬚發,併發願說:‘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習障!’”
“什麼是煩惱習?”我輕聲地問葉芊。
“煩惱習是修持中基本斷除煩惱後殘留的習氣,”葉芊解釋說,“煩惱障則指擾亂身心、不能專心修道的種種障礙。從形式上講,落髮是出家人區別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徵;從實質上講,它體現了出家人斷除煩惱的堅定決心。”
“看來煩惱是可以剃除的!”我呵呵一笑。
“是的,”葉芊一臉深沉地說,“煩惱是可以剃除的,障礙也是可以剃除的!”
“剃度後,是不是就有資格穿上僧衣和僧鞋了?”
“是的!”
“你說,為什麼僧服大多是用剪開的布塊縫成的?”
“這是為減低它的價值,減少僧人的貪染!”
“那為什麼還必須要在新僧服上點上另一種顏色?”
“這叫作‘壞色’或‘點淨’,就是為了破壞衣色的整齊而免除貪著!因為完美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