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烈山氏的合作穩步進行,東陽城的建設也進入了正軌,秦至庸由帝都和東陽城兩頭跑。
有時候,秦至庸甚至還會帶著姬誦一起前往東陽城。
陽傪已經帶著家族離開了東陽城。
秦至庸給東陽城帶來的變革,可以說是空前的。陽傪知道,自己繼續留在東陽城,不會有什麼作為。
有秦至庸在,他陽傪就沒有出頭之日。
想要繼續吸取他人的精神力來增強自己的修為,在秦至庸的眼皮子底下,是行不通了。陽傪只能到別的地方去禍害其他人。
看在奎木狼的面子上,陽傪的離開秦至庸並未阻攔。目前,還不是和奎木狼正面交鋒的時候。
秦至庸搬出了城主府。
巨大的城主府,改造成了學校。
其實,秦至庸本來是打算在京都建立太學和國子監。可是京都的情況太過於複雜,就算把學校強行建起來,也會陷入到和那些老臣們無盡的扯皮當中。那樣除了消耗精力,沒有任何意義。
畢竟,京都可不是秦至庸的地方,不是由秦至庸說了算。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學校建在東陽城。
只要是東陽城的六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孩童,透過了測試,都可以入學。
小孩子,思維活躍,思想單純,不像是那些老頑固那樣,不能接受新事物。
孩童的可塑性,比成年人要強大得多。
說不定東陽城的這些孩童當中,就能誕生出大能者,成為將來人族的頂樑柱。
第一批入學的孩童,有三千人。
東陽城的鉅變,還沒有輻射到其他地方。
但秦至庸相信,只需十年的時間,整個人間界,就會知道東陽城的影響力。
……
簡陋的板房里居住著一家四口,是一對夫婦,兩個孩子,他們之前都是奴隸。現在,他們不但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每天能吃飽,還能做工賺錢。
更讓這對夫婦震撼的是,自己的八歲的女兒和六歲的兒子,居然透過可城主的考核,可以到學堂裡去唸書了。
以前,別說奴隸,貧民都沒有唸書的資格。就算是富裕之家,想要供養一個讀書人,都非常困難。女孩子,不管是在大世家還是勳貴家族,都不能讀書。重男輕女,社會大環境如此,沒有辦法。
可是現在,奴隸的女兒,都能去學堂唸書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奴隸沒有姓名。變成了平民之後,有些奴隸就用了原來主人的姓。而這一家四口,則是用了“秦”作為自己的姓氏。
因為城主秦至庸,就姓秦!
他們一家,對秦至庸的擁護可是死心塌地。
夫婦二人整理了兒女的衣裳,讓他們看起來更加精神一些。
“秦大,秦二,你們兩個到了學堂,一定要聽先生的話,要用心學本事。誰要是不用心,我就打斷他的腿。”
沒有學問,不會起名字,就只能用“大”“二”這樣的排序作做名字。
要是將來還生孩子,肯定就叫秦三秦四。
兄妹兩人小臉嚴肅,慎重點頭。
今天是他們第一次去學堂,心中說不出的興奮和忐忑。
城主和那些先生,都是修行者。那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神仙一般的存在。自己居然能跟隨神仙一起學本事,真是莫大的榮幸和福分。
像這一家四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
上千萬人口的城池,只有一座學堂,是不夠的,滿足不了孩子的教育要求。
接來下,城主府還會建更多的學堂和書院。
只可惜,暫時還沒有那麼多的老師。擴建學校的計劃,只能暫時擱淺。
秦大和秦二來到城主府的時候,三千學子基本上快要到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