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武者,竟然在秦至庸講道的時候,突破了境界,成為先天強者。同時誕生三位先天強者,給了在場聽道的人很大震撼。
有人突破境界。
秦至庸的情緒沒有絲毫波動,繼續講道。
寧道奇心中感嘆:“秦先生講的道……可謂是直指修行本源。大道至簡啊。自己為何年少的時候,就沒有立志呢?自己少年時期若是就立了志向,或許自己的成就會更高,有望破碎虛空。”
自己有沒有希望破碎虛空,寧道奇不知道,但是他覺得,秦至庸一定有希望達到破碎虛空的境界。
寧道奇看著相貌如少年的秦至庸,心中特別羨慕。自己已經是白髮蒼蒼,垂垂老矣,秦至庸依然如少年。
“還不晚。”寧道奇心中升起一股鬥志,“姜子牙八十歲才出山。自己現在立志,還不晚!”
秦至庸講道,用了兩個時辰。
兩個時辰,足夠秦至庸把自己的修行經驗分享給大家。
心靈脩行的部分,秦至庸沒有分離出來特意講解。儒家的修身之法當中,就包含了心靈脩行的部分。
“心正意誠”四個字就是心靈脩行的根基。
深度睡眠,催眠術,精神念力……不過是心靈之力的運用手段。並不是最重要。
只要達到了儒家的“知行合一”和“至誠之道”,這些所謂的“神通”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所以,秦至庸最重視心靈脩行,沒有把“神通”放在第一位。
神通不敵天數。
此話是至理。
秦至庸說道:“秦某的‘道’說完了。”
接下來,是寧道奇講道。
寧道奇講的東西,沒有形成體系,邏輯不嚴密,非常零散,境界不高的人,聽得是雲裡霧裡。
有的人,甚至根本就聽不懂寧道奇的話。
秦至庸自己能明白的東西,也能說出來讓別人聽得明白。寧道奇就沒有這樣的本事。
不是每一個大宗師強者,都有資格成為合格的老師。
……………
秦至庸走出江都的宮殿。
李世民跟在後面,輕聲說道:“秦先生,你把修行之術都講了出來。你就不怕嗎?”
秦至庸一臉坦然地說道:“怕什麼?怕別人超越了自己?如果真的有人超越我,我會非常高興。我會向他學習。跟隨強者學習,可以使我進步,是天大的好事。”
以李世民的武功實力,還不能完全體會秦至庸的話。別人學了自己的東西,超越了自己,反倒是好事兒?不能理解。
秦至庸說道:“楊廣駕崩,現在沒有了皇帝,不知道中原神州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二公子,我很看好你們李唐。李唐可以放開手腳打天下,希望天下能夠早日安定下來。”
李世民驚喜道:“秦先生是說……咱們李家會奪得天下。”
秦至庸點頭道:“有很大的機會。否則,我也不會選擇在關中藍田縣居住。”
李世民得到秦至庸的回答,心神極為振奮。
…………
一個身穿灰袍的老者離開江都,到了僻靜的地方。
他撕下臉上的人皮面具,露出了真容。
正是楊虛彥。
秦至庸在宮殿裡講道,楊虛彥就混跡在聽道的人當中。此次聽道,每個人都有收穫,但是楊虛彥的收穫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