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畫地圖的人,在古時候都是屬於特殊人才,別說是平常的讀書人,就算是大儒,都未必會畫地圖。
石青璇看著秦至庸書房裡掛著的藍田縣地圖,心中非常震驚。
這幅地圖太詳細了,山林河流,村莊耕地,城鎮和集市,官道小路,都一清二楚。
地圖上的耕地部分,分為三種顏色。
紅色的部分,分佈最廣,是被世界佔領。
褐色部分,是屬於小地主的耕地。
青色部分,是屬於老百姓的耕地。
藍田縣真正自由的百姓,其實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屬於世家的佃農。佃農,沒有屬於自己的耕地,只能幫世家地主種田,無論收成好壞,只能勉強餬口。
石青璇問道:“先生,你畫這地圖是為了?”
秦至庸給石青璇解釋了地圖上不同顏色部分各自代表的意義。
石青璇聽了之後,很震撼。
她曉得百姓們的日子過得辛苦,但是為什麼會窮苦,她卻不知道。
現在聽了秦至庸的講解,她終於明白。百姓的日子過得苦,往往不是天災的原因,而是屬於“人禍”。
世家佔據的資源,太多。
但是世家的貪婪之心並未受到遏制,他們還會繼續侵佔更多的資源。
按理說,佔據的資源越多,要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才對。世家則不是,他們沒有回饋會社,哪怕一點點都沒有。
秦至庸看著藍田縣的地圖,陷入了沉默。
藍田縣的情況是這樣,整個隋朝疆域內的社會狀態也是類似。
把整個華夏社會比作一個人的身體的話,那麼世家就像是癌細胞,只會不斷吸取社會的資源和營養,擠壓百姓們(正常細胞)的生存空間。
百姓們會反抗,但是百姓們的力量太弱小,世家壟斷了一切,力量太強了。
石青璇說道:“先生,你打算怎麼做?”
秦至庸笑著說道:“我打算教百姓們活下去的本事。就先從藍田縣的百姓開始吧。”
秦至庸說的百姓,不是一無所有的佃農,而是有點耕地,勉強能活命的自由民。不是秦至庸要區別對待,而是他目前人手不夠,不是和世家直接起衝突的時候。
治國平天下,其實就是讓各個階層都能和諧。
就像是修行一樣。
修行的真諦,就是探索生命的演化的過程。
想要讓生命演化,就必須要調和渾身的精氣神。要是能讓全身的細胞,都達到一種無比協調的地步,生命自然而然就能不斷演化。
可是,想要全身的細胞都達到和諧協調,力往一處使,秦至庸也做不到。身體裡有百億的各種細胞,總有些是“豬隊友”,要拉後腿,阻止生命演化。
和諧。
這個“和”字,非常重要。
家和萬事興。
佛家更是把“六和”列為重點修習功課。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在說人與自然宇宙要和諧,要自然。
秦至庸就是要用“調和”的手段,讓藍田縣的社會秩序恢復和諧健康。至於藍田縣之外,秦至庸暫時還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管。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做事,有先後秩序,要一件一件做。
秦至庸說道:“青璇,有事情需要你去做。”
石青璇恭敬道:“請先生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