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不知不覺過了十年。
秦至庸也在大都做了十年的太傅。
十年的時間,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非常長久,對於秦至庸來說,同樣是非常長久。就算秦至庸可以活得比常人久,可是他沒有突破人類的壽命極限。
他的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呢?
修行,是有周期性的。
積累,爆發,再積累,再爆發,如此迴圈,不斷地做厚積薄發,由量變到質變。
秦至庸這十年的時間,修為沒有成爆發式的增長,甚至連心境的提升,都很緩慢。不過,秦至庸心裡並不急躁。他現在處於階段性積累時期。何況,就算焦急,也是無濟於事,說不定情況還會更糟糕。
心境想要由“靜”,突破到“安”,實在是太困難。直到現在,秦至庸都還沒有找到突破的道路。
安定,安寧,心靈會一直保持著活潑。沒有恐懼,沒有好惡,沒有偏見,人會處於一種安泰祥和的狀態。當然,這是秦至庸對“安”之境界的理解。至於到底是不是這樣?其實他也不清楚。
因為秦至庸還沒有達到“安”的境界。
心靈境界,只有真實體會,才能感覺得到。
有些體會,用言語很難準確地描述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秦至庸現在的精神念頭純正程度,已經不在國師之下。十年過去,秦至庸的相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麼年輕,渾身充滿活力,氣質樸實無華。
秦至庸和國師只是學術之爭,並無私人恩怨。秦至庸對國師倒是沒有恨意。
每隔一段時間,秦至庸還會去和國師談經論道。
國師可能是因為之前損耗了壽命,蒼老起來的速度,比預想中的要快很多。國師和大元朝廷的氣數相連,國師要是歸西,可能就是大元朝廷崩塌的時候。
上午。
秦至庸坐在太傅府院子中讀《孟子》。
吾善養浩然之氣。
只有讀了《孟子》,才能領略到“亞聖”孟子的那種大氣度。
人生的大格局,大氣象,是需要培養。
用什麼養?
當然是用心來養。
秦至庸不說讀懂《孟子》,但是他對養氣功夫,已經有了五六成的火候。
真正養成了氣度,培養出了心中的大格局。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靜下心來修行。
人生處處是道場。
秦至庸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
秦至庸心中暗道:“心境由‘靜’到‘安’,太難。不過我對‘活死人’倒是有了點心得感悟。張三丰的修行道路,並不適合自己。我想要達到‘活死人’的境界,就應該由養氣功夫入手。”
深度睡眠,可調節新陳代謝和內分泌,讓身體達到一種平衡,入定之後,可以精神念頭可以感知身體的各項機能。
活死人的境界,那就不是屬於睡眠,而是屬於休眠狀態。休眠,比起深度睡眠,更加深層次。休眠狀態,可以最低限度降低生命活動。科幻電影中,宇宙飛船星際航行,人就必須進入休眠倉。這是變相地延長了人的壽命。